美的控股袁利羣:金融改革創新應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原標題:美的控股袁利羣:金融改革創新應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袁利羣

本報兩會報道組

“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止脫實向虛”;“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諸多與製造業有着緊密聯繫的提法,全國人大代表、美的控股高級副總裁袁利羣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直呼:“非常給力!”

袁利羣對記者表示,雖然受到行業限制,一部分企業因爲其業務的特殊性,從營改增中受益並不明顯,甚至有個別企業會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但2016年合計5700億元的企業減稅降費效果從總體來看是非常可觀的。“營業稅和增值稅兩種稅務並行,對於企業的管理和運作有很大弊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繼續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政策的提法,對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有着重要意義。”

袁利羣曾出任美的集團財務總監,在財稅領域是個非常資深的專業人士。在她任職期間,美的打造了涵蓋財務公司、小額貸款、商業保理等金融體系佈局的“產業+金融”產融協同大平臺。據美的集團2015年年報披露,公司當年的金融運營效益貢獻額度超過22億元。關於美的做供應鏈金融,袁利羣認爲,企業管理最理想化的狀態就是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三流”全面統一。“從資金流的管理來說,我是一直在追求這樣一個目標。”

袁利羣表示:“營改增的價值不僅在於規範國家稅務管理,或是爲提升徵收效益打基礎,對於企業來說,營改增推行的重要意義之一是增加了一系列此前不能抵扣的項目。比如,對於實體企業開支較大的不動產投入,營改增後可以分兩次進行抵扣,這對製造業的減稅有着重要意義。”

不過,在袁利羣看來,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剛剛起步,還有很多營改增的抵扣鏈條沒有徹底打通。特別是在金融業務方面,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支出目前還不能作爲抵扣事項,這對很多有較大融資需求、財務費用佔營收比例較大的公司來說,融資稅負負擔較高。

作爲全國人大代表,袁利羣今年提交了履任期間第六份有關財稅方面的建議。據袁利羣介紹,其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金融商品轉讓的增值稅徵收方式,並引入預繳制度,年內各納稅期進行預繳,年底進行彙算清繳,多退少補。同時,應當允許投資虧損跨年遞延,並可在三年或五年內進行抵扣。在完善金融商品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她建議可以適當擴大金融商品轉讓免稅收入範圍,推出更多有利於資本市場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從而更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形成有利於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財稅環境。

對於金融服務如何更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袁利羣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金融服務始終無法充分灌溉實體經濟的原因之一。“因爲金融業和製造業身處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銀行和企業的距離始終難以拉近。”袁利羣認爲,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等提法,對於實體企業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