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未來”,中日韓合作今年值得期待

中日韓合作秘書處日前公佈“中日韓精神——2025年度漢字”評選結果,“未來”一詞以最高票當選,在三國輿論中引發持續關注。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表示,“未來”反映了中日韓民衆對未來建立更緊密聯繫的樂觀和決心。日媒援引投票者的話稱:把通過旅遊和文化交流克服歷史認識等方面隔閡的想法,寄託在了“未來”一詞上。有中國網友表示,中日韓關係回暖,三國合作利好顯現,未來可期。

與“未來”當選年度詞彙所代表的積極期待同步,近期中日韓從外交互動到跨境旅遊都保持着正向和活躍態勢。中國駐韓大使戴兵近日抵達韓國履新並會見韓方官員,雙方一致認爲要共同推動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健康穩定、積極向上發展。日本外相巖屋毅去年年底訪華,雙方就深化多方面合作釋放積極信號。隨着韓日相繼被納入中國入境免籤政策擴大範圍,赴華旅遊在日韓兩國國內成爲一大熱潮,而韓國研討對中國團客試行免籤政策、中日兩國將進一步促進跨境旅遊便利化等消息,讓中日韓“週末旅遊圈”有望在2025年持續升溫。

在當前韓國等國內局勢變化、地區及全球發展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中日韓互動與合作能保持如此勢頭,殊爲不易,值得珍惜與呵護。這也說明在去年5月份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後,三國合作整裝再出發、換擋提速所帶來的新發展動能正不斷髮力,它所代表的打破陣營對抗敘事、迴歸三國合作自身邏輯的重要性仍在上升。尤其是當中日韓合作能夠務實地立足於三國的實際需要,並運用戰略眼光面向未來時,它所具有的克服危機、爲各自國家民衆與地區創造福祉的功能不容小覷。

中日韓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24%,對外貿易總額佔全球的20%,而從日韓主要城市飛往上海、大連、青島等城市僅需不到3小時,三國加強聯繫的需求和深化合作的潛力都相當巨大。對比實施申根簽證的歐洲國家,或者實現貿易高度自由化的北美地區,會發現中日韓現有的一體化水平,與三國的實力和合作需求並不匹配。除去歷史等因素,三國深化合作的主要障礙來自地緣政治的壓力,一些本可互利共贏的關係被畸形競爭觀或陣營政治所牽制,這是令人遺憾的。

眼下,中日韓共建美好未來的願望,正面臨新的契機。免籤政策所帶來的旅遊熱和交流熱,爲發展三國關係創造了新的增長點,也正在增強民衆間的好感度和相互認知。中日韓之間的民意基礎和相互認知近年來在低位徘徊,這一狀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不少是因交流阻斷和隔閡所產生的誤會與誤解。隨着更多的日韓遊客“週五下班來中國”,他們除感受中國的“好吃好玩”外,也親身體會到中國的發展變化與中國人民的友善好客。這種走近走親,將使三國之間的民意好感度得到實質性改善。

實際上,三國之間能合作、應該合作的領域還有很多。三國衛生部長會議和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個月分別在日本東京和中國上海舉行,接下來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以及在經貿合作上取得新突破的前景備受期待,挖掘應對氣候變化、老齡化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潛能可能成爲新重點。這些領域的合作在2025年紮實開展,不僅有助於改善各自的發展環境,還將通過創造共同的機遇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未來”當選2025年度漢字,爲今年中日韓合作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對中日韓合作的長遠發展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中日韓是搬不走的鄰居,三國在打造共同未來方面潛力巨大、前景廣闊,錨定未來的攜手無論對三國自身還是對地區的和平穩定、融合發展而言,都是“1+1+1>3”的好事。2025-2026是中日韓文化交流年,三國也有必要抓住機會厚植民間人文交流,激活合作存量,打造“民相親、心相通的夥伴關係”。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