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是現代流行病!恐害罹癌 醫示警8症狀:口臭小心了

▲醫師提醒,長期覺得累、睡很久還是覺得沒睡飽,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相信大家都聽過「慢性發炎」的說法,但又很難具象化。對此,醫師指出,慢性發炎是一種「長期不舒服但又說不上來」的感覺,是一種現代人的「流行病」,建議可以自行留意是否有「火氣大、睡飽還是累、口臭」等8大問題,但如果經常發生,那就代表身體的慢性發炎已經在影響健康。

基因醫師、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指出,慢性發炎是身體長期受到刺激,使細胞及免疫系統處於持續作戰的狀態,雖然不會讓人立刻生病,但這種隱形的消耗會逐漸侵蝕健康,影響全身各個系統,最終成爲各種慢性疾病的根源。

張家銘進一步說明,細胞一直在作戰,會導致長期身心不舒服但又說不上來,這時就要想到可能是慢性發炎,例如總覺得累,就算睡很久還是醒來像沒睡飽又或者,時不時覺得胃不舒服、拉肚子或者關節痠痛、皮膚變得粗糙暗沉,開始長痘、溼疹等。

慢性發炎不只是個名詞,而是一種現代人的「流行病」。張家銘說,慢性發炎就像是一把體內的慢火,在基因醫學的視角下,慢性發炎不再只是單一器官的問題,而是全身性的影響,這場「看不見的發炎」,不像感冒或受傷那樣明顯,卻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失智症、甚至肥胖、憂鬱症密切相關。至於該如何留意自己是否有慢性發炎問題?張家銘也提出以下8大症狀,民衆可以多加留意。

1.「火氣大」:嘴破嘴臭、牙齦腫痛、喉嚨發炎反覆發作。2.「腸胃鬧脾氣」:壓力大就拉肚子,或是經常胃食道逆流、腹脹、消化不良。3.「睡飽還是累」:每天睡 7-8 小時,卻還是覺得沒精神,容易疲憊。4.「腦袋卡住」:記憶力變差、思考變慢、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忘東忘西。5.「關節卡卡」:早上起牀或久坐後站起來時,膝蓋、腰部會僵硬或疼痛。6.「皮膚變差」:容易長痘、皮膚暗沉、紅腫、溼疹、容易過敏。7.「壓力一大就感冒」:免疫力變差,感覺比以前更容易生病,恢復時間也變長。8.「莫名發胖」:沒怎麼吃東西,但肚子卻越來越大,體脂肪增加,代謝變慢。

如果要遠離慢性發炎,張家銘建議要改變生活習慣,飲食上減少精製糖、加工食品、炸物,多吃抗氧化食物,如綠葉蔬菜、堅果、魚油、薑黃、綠茶。還要運動,每天快走 30 分鐘、瑜珈、游泳,都能幫助身體啓動「抗發炎機制」。

睡眠也要注意,張家銘指出,熬夜會影響身體的修復功能,讓發炎指數上升。另外,減少環境毒素,選擇玻璃或不鏽鋼容器來取代塑膠製品,避免高溫下使用塑膠餐具,減少使用化學清潔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