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兩大子公司尋路商業化與出海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2024年3月19日,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內部信中宣佈“分家”,拆分出了螞蟻國際、OceanBase和螞蟻數科三家公司,獨立面向市場運營。

OceanBase、螞蟻數科等創新業務的營收情況,螞蟻集團曾在2020年披露過——不足整體營收的1%。四年後,兩家公司在商業化之路上飛奔。

10月23日下午,OceanBase的CEO楊冰接受包括經濟觀察網在內的媒體採訪時稱,團隊的最大KPI是希望3—5年內可以上市。

在今年9月初的外灘大會上,螞蟻數科CEO趙聞飆對經濟觀察網稱,現在回答什麼時候上市不太現實,他希望團隊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自負盈虧這件事。

自負盈虧

螞蟻數科自今年4月開始獨立運營,兩個多月後,趙聞飆擔任CEO。

螞蟻數科的業務起源於2015年的區塊鏈實驗室,業務內核是助力企業解決數字化進程中的問題。

在趙聞飆接棒前,螞蟻數科的一號位是科學家出身的蔣國飛,過去幾年,這支隊伍在包括區塊鏈、物聯網、隱私計算等方面沉澱了許多技術能力。

分析了優勢後,趙聞飆需要衡量哪些技術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哪些可以適當放一下,怎麼調整陣型,讓組織更高效。

“作爲獨立運營的公司,不可能面面俱到。”趙聞飆稱,螞蟻數科除了要在技術上分出輕重緩急,更需要在產品設計上花更多的精力,把科技能力轉換爲產品優勢。

同樣獨立後要自負盈虧的OceanBase,作爲螞蟻集團自主研發的國產原生分佈式數據庫,誕生已有14年,但自2020年才啓動商業化運營。

楊冰說,過去四年主要是在與客戶建立連接和信任,從零售到智能製造,再到金融、政務,客戶從願意測試OceanBase的數據庫服務到選擇使用,因需要經過謹慎的驗證,交付週期有時會耗費半年甚至一年。

“數據庫本質上還是一個信任的生意,前面70%—80%的時間花在建立信任上。”楊冰稱,團隊需要以商業可持續的模式來服務客戶。

與來自美國的數據庫Oracle(甲骨文)、MongoDB等競爭,砸人砸錢做大盤子的模式,對OceanBase來說並不可取。“我是獨立公司,要考慮生存。”楊冰說。

楊冰將團隊在金融領域的深耕總結爲“全滲透”,在他看來,服務覆蓋面一旦打開,伴隨勢頭慢慢起來的還會有基於OceanBase構建的產業生態。

目前,OceanBase專有云業務服務全部政策性銀行、5/6的國有大行,資產規模萬億以上銀行客戶超20家、千億以上銀行客戶近100家,以及70%的頭部保險公司、75%的頭部證券公司、50%的頭部基金公司。

數據顯示,OceanBase連續4年客戶數增速超過100%,當前客戶數突破2000家,覆蓋零售、金融、能源、運營商、交通、互聯網等多個行業。

出海之路

楊冰2009年加入螞蟻集團,如今帶隊OceanBase。他分析,團隊擁有從螞蟻集團繼承來的技術風險體系,自身在過去四年也搭建了一個客服體系,如今,這個服務體系可以從專有云、公共雲延伸到多雲層面。

“我們推出了支持三大雲廠商的服務。”楊冰認爲,這是OceanBase服務能力更加開放的標誌。在中國企業出海的趨勢下,企業客戶的多雲訴求增強,這是OceanBase發展的好時機。

楊冰認爲,當前,國內外雲廠商的能力差不多,每朵雲上都有相當數量的客戶由小長大,企業發展至一定體量便會完成多雲部署。

楊冰介紹,歐、美、日三大海外區域共佔全球數據庫市場份額的70%以上,這是OceanBase將目光落在全球化市場的關鍵所在。

OceanBase在亞太和北美等海外市場組建本地化團隊已有兩年時間,規模近20人,與以千人計的整體組織相比,OceanBase的海外版圖才起步,“我們希望,兩年左右在發達國家的業務能夠破局。”楊冰說。

螞蟻數科的技術出海比OceanBase早,始於2019年。趙聞飆透露,2023年,螞蟻數科的海外業務營收增速爲300%,但他沒有給出具體的營收規模金額。在他的規劃裡,未來海外營收將佔公司整體的20%以上,甚至是40%。

“螞蟻數科的DNA就是區塊鏈。”趙聞飆稱,螞蟻數科在企業數字化過程中會着重提供ABC三塊業務,A即AI+、B即區塊鏈+、C即雲+。

螞蟻數科副總裁餘濱介紹,團隊提供的技術服務已能幫助像KIBB這樣的海外金融客戶構建自身的系統和超級應用。

不過,“產品是國內的,拿到海外去賣”這種出海做法,螞蟻數科運營了一年,餘濱總結“還不夠到位”,團隊正在海外建設研發機構,組建業務拓展團隊。

趙聞飆強調,出海已經是螞蟻數科的重要戰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