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學用合一 打造講客家庭
桃園市針對市民與公教人員推行客語認證獎勵,送出1000至6000元不等獎金、禮券與記功等,從2020年起連3年認證通過人數全臺最多,圖爲客語教學示意圖。(桃園市客家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語言學習除因實用需求,創造學習環境也很重要,桃園市客家事務局長范姜泰基認爲,若將客語視爲不熟悉的外語學習,恐排擠學習英語或其他語言時間,要家庭共讀共學才能學用合一。
范姜泰基說,不同時代有不同語言需求,現代倡議找回母語,若父母都國語化,需藉政策性作爲,輔導家庭增加「講客」機會,文化以語言爲基礎,可以透過多元管道向年輕族羣推廣傳統文化,避免產生斷層,藉此和客語產生連結。
去年全臺唯六通過高級客語認證的桃園市新屋區永安國小教師鍾秀金觀察,孩子接觸客語機會少,不像過去多透過父母或祖父母「口傳」,早年也有家長爲讓孩子學好國語,在家改以國語溝通,待孩子長大,漸漸失去講客環境。不過近年社會已意識到本土語言流失嚴重性,政策改變,學生在校園也能學到本土語言。
鍾秀金認爲,校園學習外,若學生回家能有客語生活環境更加分,現代網路資訊發達,有許多內容正向的客語兒童節目或卡通可觀賞,還能選腔調,口傳時代已過去,建議善用網路工具,創造讓孩子喜歡客語的機會。
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楊名龍指出,在客家話教學的供需需求上,大多數人認爲「學客語有什麼用?」事實上應該是學了就有用,學了母語才知道怎麼用。
楊名龍遇過令人振奮的案例,小朋友在學校學客家話,回去問家長,家長跟着孩子一起學,於是在家裡開始講客語。若從學校延伸回推家庭功能,有可能多創造客語家庭,也許語言消失的速度會延緩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