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鄭贇:自動駕駛的全球發展趨勢

7月1日—2日,由蓋世汽車主辦的“2021第四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 於上海隆重召開。本次論壇主要聚焦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如自動駕駛感知、智能駕駛域控制器芯片、計算平臺、無人駕駛不同的落地場景話題展開討論,以促進自動駕駛相關技術進一步發展、完善。下面是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大中華區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贇在本次大會上的發言。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大中華區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贇

各位早上好,非常榮幸能夠收到蓋世汽車邀請,藉助這個場合和各位業界朋友做一些交流,今天圍繞自動駕駛的主題跟各位做一些分享和交流。

羅蘭貝格是一家來自於德國頂級戰略諮詢公司,1967年由羅蘭貝格先生在德國創立,目前我們在全球35個國家,52個辦事處,有將近2500名全職諮詢顧問。

2017年開始我們推出了市場持續跟蹤顛覆性趨勢工具,我們把它稱爲ADR(汽車行業顛覆性指數)。這套工具,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有價值,從2017年1月開始每半年在全球範圍之內體系性工作,對趨勢的發展和對未來研判有非常重要的支持和價值作用。

它主要分爲五個維度

1、消費者偏好。行業進行巨大變化的時候,你在哪個時間節點觸動消費者的轉化這是所有商業模式基礎。從2015年開始新能源車概念引入市場,直到2018,2019,2020年穩定進入到百萬級的體量,今年有機會突破200萬輛,如果在一年或一年半之前大家探討新能源車滲透率,認爲2025年20%還是有點困難的目標,但是當下消費者觸及轉化之後,這個目標會提前。

2、相關的法律法規。這裡會有詳細的維度支撐,例如法律法規一級維度的研判。

3、新技術。我們是圍繞着顛覆性的話題來探討的,這裡面一定會碰到未來顛覆性趨勢,比如說自動駕駛,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數字化的賦能,電氣化,移動出行。在這些不同話題之下,我們試着把這個視角儘量覆蓋完整。

4、基礎設施。如果我們討論自動駕駛,不管是場景化自動駕駛,還是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從技術維度,商業模式維度,法規的維度,圍繞基礎設施話題需要進行一定的展開。

5、行業動態。第五個維度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對於顛覆性話題,尤其是最具有顛覆性的自動駕駛這個點來說是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態合作伙伴的大環境,它才能夠互相滾動着把這個顛覆性趨勢往前推進。

這麼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顛覆性趨勢的追蹤工具,羅蘭貝格內部之前把它作爲有非常重要戰略意義的工具進行使用。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稍微轉變了一下思路,像這樣一套工具是有必要,也有價值開放給主機廠客戶,開放給零部件公司,也包括圍繞着自動駕駛,甚至超過汽車金融這樣諸多的客戶羣體進行全開放的操作,也歡迎大家跟我們一塊進行探討。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之前在討論顛覆性趨勢的時候,我們拿2017年1月在全球範圍內做得ADR指數和相較2021年6月份第9個版本比較,可以看到過去四年的變化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自動駕駛相關的領域。主要的變化有:第一,非常穩定的消費者偏好,但是略有下降的好奇心。第二,持續出臺並鼓勵落地的政策法規。第三,高速發展且快速商業化的技術演進。第四,加大投入且逐步明確方向的基礎設施。第五,愈發明晰的商業模式,但仍需要持續探索的生態合作環境。這是我們過去幾年跟蹤市場得到的一些總結性的評語。

今天主要圍繞三個方面跟大家做一個探討:第一個是自動駕駛整體演進趨勢。第二個是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加速。第三個是消費者自動駕駛偏好演變。

自動駕駛整體演進趨勢,經過過去十年的發展,從資本端,產業端,消費者,大家承認它是汽車產業未來三十年重量級的顛覆性轉型,這個大家沒有異議。同時對於未來發展節奏也已經形成共識,同時整個商業化落地道路在穩定的鋪開。

在2018年的時候,中國市場對自動駕駛整體投資和相應的金額到了峰值,2019年經過一定迴歸之後,2020和2021年又有了比較持續的發展。應該過去發展和經歷讓自動駕駛產業鏈的玩家一方面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越來越腳踏實地,大家越來越關注商業化具體的變現模式探討,同時在自動駕駛具像應用端大家越來越實際

目前自動駕駛的競爭從技術研究已經進入到不同場景的產品化階段,在自動駕駛落地節奏上還是圍繞着場景化展開。整個核心驅動要素從技術,商業,政策,三個方面來進行持續的推動。右圖橫軸是整個場景落地時間,縱軸是滲透率,這裡面已經有非常多出色的企業,包括滴滴,華爲,Pony,這些非常優秀企業在自動駕駛應用場景進行相應的深入研究。

在基礎設施和法規以及生態夥伴的準備程度還沒有完全到位的前提之下,中國的自動駕駛一定是漸進式,場景化的應用。尤其對於C端消費者的轉化它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如果五年前或十年前有一臺自動駕駛車輛可以送你去機場,大家說願意。但是當下有這樣一個能力的車放在你面前的時候,大家開始有顧慮,它的安全性如何?能不能準時到?是不是找一個靠譜熟悉的朋友送我過去更快?所以在C端應用需要各個玩家花一些大力氣。

目前我們看到自動駕駛企業,在乘用車商用車領域都已經有了實際落地場景應用,也開始進入到商業化道路;尤其是在疫情衝擊之下,加速了部分場景的落地速度和整體運營的優化。

從全球範圍來看,自動駕駛相關的政策一方面逐步開放,同時支持商業化落地。兩週之前德國通過了關於自動駕駛在道路上進行更加深入嘗試和未來商業化的法規。這裡面有很多細節,我們關注到最近德國和美國法規裡都明確要求這些玩家不能向他的客戶收取費用,這是產業鏈發展過程當中需要克服的困難。

我們雖然有一定的滯後,但是今年政府整體政策引導步伐和節奏是非常快的。在中央政府層面和各地政府層面對於自動駕駛商業化、場景化落地政策支持正在快速的跟上。應該說整體發展趨勢是頂層設計在被加強,同時地方在強化政策供給,企業在打造場景共贏。

路線選擇方面,基礎建設快速被推動,包括5G基站、物聯網、智能交通的基礎設施,應該說新基建在推動車路協同發展。同時在產業發展視角上,我們認爲車路協同也是更爲有益的選擇。在最新SAE自動駕駛全球分級標準當中增加了遠程駕駛相關定義,這也是比較正向的對於自動駕駛方向的確認。

第二個探討一下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加速的課題。應該說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愈發清晰,產業化玩家的定位就更爲確定,但是在關鍵技術上的生態合作存在不確定性,這是大家持續探討的。

技術路線的演進方向是清晰的,向商業化邁進的步驟也是明確的,不管是整車,還是自動駕駛公司,都是在結合自身優勢在明確並且堅定的推進他們的發展路線。在產業鏈玩家生態合作模式方面,我們認爲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求同存異。

整車電子架構應該說配合着或者疊加着其他關鍵技術維度,包括激光雷達及毫米波雷達,高清地圖,這些不同技術已經跨越了技術期望的膨脹期向務實和商業化階段演化。

這裡面不同的企業在技術發展過程當中一定是結合自身趨勢明確發展路線,整車企業更多還是消費漸進式發展,以具像提升用戶實際用車感受爲現階段的中心,對於大家來說智能座艙,場景化自動駕駛,非常具像的場景比如說泊車,這些功能把它做精做透做到位,這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目標。

另外很多自動駕駛公司圍繞特定場景自動駕駛作爲起點,並且爲未來的持續演變和發展而努力。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級供應商,主機廠,現在也加入自動駕駛公司、芯片公司在內的二級供應商,也出現了像交通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跨界的玩家,應該在這個歷史階段還沒有找到最爲舒適的行業位置。在當下圍繞着出行載體,出行輔助,出行服務,這些不同視角,大家目前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圍繞着大家對於自動駕駛方向的研判是需要在各自定位方面進行進一步穩固和確認。

第三是消費者自動駕駛偏好演變。如果拿全球顛覆性指數調研和第九個版本相比較,差異巨大,這裡我挑了2019年第六個版本和2020年第八個版本做一個差別對比。我們問的問題也比較簡單,如果無人駕駛出租車開始運營了,你會使用這項服務嗎?在中國2019年大概有82%的消費者願意,到2020年有87%的消費者願意接受無人駕駛出租車體驗他們的服務。相較於發達市場來說比例就降的比較厲害,北美2019年是27%的用戶,2020年這個數字慢慢上升到43%,這裡面有大家對於車輛使用習慣,基礎建設和政策法規各方面的差異所導致。

第二張圖相對來說信息內容稍許多一些。如果我們問這些不願意使用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消費者原因,基本上聚焦在技術,車輛控制兩大因素。從圖式來看,在美國、中國、印度、日本、西歐、新加坡、韓國這些市場已經完全可以被充分提供前提之下,你是否還需要擁有一輛車輛?可以看到中國、印度、美國的消費者還是希望能夠購買一輛自己的汽車。一旦無人出租車投入運營之後可以看到使用的比例,中國市場是非常有意思的市場,這也確認了我們之前提過的一個觀點,中國市場在2030年之前一定是1+X,就是你自己擁有一輛車,同時還有其他出行場景被其他方式所替代,也就是說主機廠完全被移動出行公司所替代成爲他們代工廠時間軸是會比較長。

消費者對新的服務接受度、興趣程度在中國市場是非常容易被創造的,但後續其他隱性顧慮需要所有玩家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