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龍永圖:中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一個不斷地深化認識的過程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龍先生在長期從事着對外開放的相關工作,您覺得我們經歷的是一個怎樣的開放歷程?
龍永圖(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我們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也搞外貿,但是我們核心的是以出口創匯來解決我們最緊迫的一些問題。在70年代,當時我們的整個外匯儲備才1億多美元。一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纔開始一種粗放型的開放,人家提供資金,提供技術,提供樣本,我們就把它加工,然後再賣出去。當時我們從國外進口一些塑料,然後做成塑料花,從國外進口一些簡單的零件,然後組裝成玩具賣出去,當時叫補償貿易,“三來一補”。一直到後面我們中國製造業大發展,特別是入世以後,我們的價廉物美的產品賣到全世界,當時有一種說法叫“世界工廠”。
我們的對外開放經歷了一個不斷地深化認識的過程,特別在入世的過程當中,到底對外開放利和弊是什麼?開放以後會不會衝擊我們國內的產業?當時爭論也很大。
後來經過了開放以後,特別是入世以後十幾年一看,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好處。中國的市場一下子變成了世界的市場,世界的市場也變成了中國的市場,兩個市場在相互的互動過程當中,使中國走進了全球化的潮流。同時,我們中國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當中,承諾按國際規則辦事情,承諾自己開放市場。讓我們中國在一種相互開放的過程當中,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那麼現在中央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個對於當前來講非常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