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製造業內遷反而更賺?湖北天門快遞發貨量5年暴增30倍

服裝製造業從沿海遷至內陸,湖北天門快遞發貨量5年暴增30倍。(新華社)

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大陸的平均工資水平也越來越高,而人力密集型行業對工人工資非常敏感。據微信公衆號「遠方青木」報導,從大陸沿海遷往內陸,一樣可以解決綜合成本問題,工資的確還是比東南亞高,但擁有對方沒有的產業鏈等綜合優勢。以湖北天門爲例,就是一箇中國製造業內遷的模範城市。製造業內遷至湖北天門後,不僅帶動當地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快遞發貨量也在5年內暴增30倍。

大部分製造業是勞力密集型產業,對人工成本十分敏感。隨着中國大陸人力人本不斷上升,許多製造業選擇出走至東南亞,去招聘工資奇低無比的東南亞工人。​陸媒認爲,如果遷徙至內陸設廠,中國農村還有不少人的收入真的很低,加上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加上穩定安寧、運輸便利等一系列優勢,一樣可以解決綜合成本問題。

以湖北天門爲例,整個天門已經成了集服裝生產、銷售爲一體的綜合性服裝基地。2019年,湖北天門全年的快遞發貨量爲667萬件,排在湖北17座城市的倒數第二位。2024年1至8月,湖北天門的快遞發貨量已經超過了1.9億件,僅前8個月的發貨量就是2019年全年的30倍,其中85%爲服裝。

快遞發貨量不能完全代表產業,但可以體現出很多東西。最近幾年中國沿海的不少服裝企業選擇了內遷,很多城市都承接到沿海轉移的產能,爲何天門的數據會這麼突出?

報導分析,因爲天門是內陸最大的僑鄉,大部分海外華僑都出身於沿海地區,但身處內陸的天門市卻也有很多海外華僑。

天門市古稱竟陵,現有常住人口109萬人,但光旅居海外且登記在冊的天門籍海外華僑就有28萬人,分佈在世界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還有170多名實業鉅子、僑界領袖、軍政要員、文化名流、科技專家等。

天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而湖北省位於中國的最中央,典型的內陸城市,距離沿海非常遠,這裡怎麼會有那麼多海外僑胞?原因是極其特殊的地形。天門位於江漢平原北部,河流縱橫雨量充沛,盛產糧食,所以可以養活很多人口,但因爲特殊地形這裡在古代頻繁遭遇水災。

每次水災,都會導致古代不少天門人被迫遠離家鄉求活,而歷史記錄中天門水災甚至有時候可以達到「六年七潰」的地步。既然都已經背井離鄉討生活了,那去哪裡都是去,哪裡能活就去哪裡,其中一小部分甚至走出了國門,在海外求存,於是大量的天門人就這樣慢慢遍佈了全球各地,成爲了內陸最大僑鄉。

獨特的地形決定了天門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讓「敢爲人先、敢闖天下」直接成爲了天門精神。大量的天門人雖然沒有走出國門成爲海外僑胞,但也走出了天門,在改革開放的東風中來到了沿海地區從事各個行業,在數十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資金。

這個出走到沿海地區工作的比例,估計也是內陸第一,雖然沒有明確數據統計,但根據海外僑胞的比例之離譜,大致可以推斷一二。

在這個基礎上,天門人還有一個傳統就是特別念舊,特別希望能回饋家鄉。湖北省武漢大學的數萬名校友向母校捐款累計已達56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捐款最多的有兩人,一個是湖北省天門人陳東昇,一個是湖北省仙桃人雷軍,每人各捐了14億,兩人合起來捐了28億。武大卓越教育貢獻獎只有兩人獲得,一個是陳東昇,一個是雷軍。

陳東昇出身於天門,畢業於武大,自1997年就開始向武大捐贈,累計捐贈超20次,其中在2021年一次性向武大捐款10億元,累計捐贈總額達14億元,另外還向湖北省投資了1300億,納稅26億,解決就業2.5萬人。武大建校以來的單筆最大捐贈額以及全國高校記錄,就是陳東昇先生創造的。

2023年,小米集團總裁雷軍一次性向武大捐款13億元,累計捐款達14億元,刷新了這個記錄。

而在陳東昇之外,捐贈了3000萬建造武漢大學愛平音樂廳的羅愛平先生,也是天門人,爲天門楚商聯合會會長,獲得武大突出教育貢獻獎。

武大的學生哪裡都有,天門人只是極少數,但回饋母校到千萬級捐贈1人,十億級捐贈1人,足可見天門人回饋家鄉的意願之強烈。

因爲這種回饋家鄉的傳承和精神,在面對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得不遷出沿海地區的時代潮流時,天門人的選擇是內遷優先於外遷,而在內遷的選擇裡,遷回天門老家的優先級顯著高於遷去其他地方。

而天門是平原且多水,政府投入巨資治理好水患之後直接成了農業聖地,這裡盛產棉花,有「中國棉都」的美譽,天門市的棉花產量數十年位居全國縣級市之首,年產量超過5萬噸。

因爲天門盛產棉花,所以天門人去沿海工作時很多都從事了服裝行業。也因爲天門盛產棉花,爲原材料產地,距離中國地理中心的武漢又特別近,到了武漢發貨到全國各地都超級方便,還有長江可以走水運。

所以當這些從事服裝行業的天門人決定內遷時,發現天門不僅是自己的家鄉,而且這裡天然就應該是服裝生產和銷售的寶地。

這個時候天門市政府也沒有坐在家裡乾等,而是主動出擊,專門爲此組成了一個工作組,積極對接廣州天門商會等沿海的天門人行業組織,召開各種招商推介會,把政府能做的工作全做了,服務到位,引導在沿海的天門人返鄉創業。

「XX產業大會」這種事,一般來說都是由本地的行業協會負責組織。但天門市服裝電商產業大會,是由天門市人民政府直接出面組織的,他們把這個視爲當地的頭等大事。根據截止到2022年底的數據,共有1000多家紡織服裝類市場主體落戶天門,承接返鄉就業人員近2萬人。

2萬人返鄉就業是個什麼概念?天門市總共才100萬人,其中2022年的城區人口才26.8萬人,這一下子多了2萬人。天時、地利、人和,天門市全佔齊了,這才導致了服裝電商行業大爆發,這才導致了快遞發貨量5年暴增30倍的奇蹟。

對應的,則是天門市老百姓收入的節節增長。2019年,天門市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爲47925元。2023年,天門市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爲69545元。當地百姓人均收入增長了45%,成了先富帶動後富,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成功案例。

文章總結,在帶動家鄉致富的同時,這些返鄉創業的天門人不僅沒虧甚至還賺了很多,生意規模連年擴大,那些外遷到東南亞的服裝企業反而賺錢的少賠錢的多,很多已經扛不住關廠回國了。事實證明,內遷比外遷成本更低,更容易賺錢。這種互利多贏的結局,以及天門市政府積極主動引導和服務的態度,都值得各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