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蟹繁殖季試用 「護蟹廊道」 交通管制持續執行
墾管處28日宣佈臺26線2處「護蟹廊道」將在陸蟹繁殖季前啓動試用,並以趨光性的設計降低繁殖失敗率。(謝佳潾攝)
墾管處28日宣佈臺26線2處「護蟹廊道」將在陸蟹繁殖季前啓動試用,並以趨光性的設計降低繁殖失敗率。(謝佳潾攝)
墾管處28日宣佈臺26線2處「護蟹廊道」將在陸蟹繁殖季前啓動試用,並以趨光性的設計降低繁殖失敗率。(謝佳潾攝)
墾管處28日宣佈臺26線2處「護蟹廊道」將在陸蟹繁殖季前啓動試用,並以趨光性的設計降低繁殖失敗率。(謝佳潾攝)
墾管處28日宣佈臺26線2處「護蟹廊道」將在陸蟹繁殖季前啓動試用,並以趨光性的設計降低繁殖失敗率。(墾管處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墾管處28日與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公路總局三工處、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等15個陸蟹保育相關單位簽署護蟹宣言。(謝佳潾攝)
墾丁國家公園是全臺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區,墾管處也積極投入護蟹保育工作,但至今20年來因氣候變遷、路殺等因素,成效有限,對此,墾管處28日與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公路總局三工處、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等15個陸蟹保育相關單位簽署護蟹宣言,同時宣佈臺26線2處「護蟹廊道」將在陸蟹繁殖季前啓動試用,並以趨光性的設計降低繁殖失敗率。
墾管處指出,墾丁國家公園除是全臺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區外,也是全世界陸蟹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所以早在2003年就投入護蟹保育工作,並在2010年起實施交通管制保護陸蟹媽媽遷移釋幼,但因氣候變遷、路殺等因素,成效有限。
墾管處長林文和指出,氣候變遷導致不少陸蟹棲地發生改變,甚至生態失去平衡,加上長期路殺也讓陸蟹族羣萎縮,從數據來看,2013至2022年的臺26線路殺率,從一開始的17.1%到2015年突然攀升至22%,隔年達到最高峰至31.7%,而後逐年遞減,至去年僅剩2.34%,但路殺率遞減不代表防制路殺有成,因爲陸蟹數量也是逐年減少。
林文和說,從臺26線陸蟹量來看,2015至2017年都有破千隻,但隨後逐年遞減,至去年只剩下299只,因此護蟹保育工作仍有進步空間,但墾丁園區的陸蟹熱點有出風鼻、港口溪、香蕉灣、後灣等地,因環境因素不同,陸蟹的保育狀況也有所不同。
林文和說,出風鼻是保護區、後灣則開發少,所以2處的陸蟹數量趨於穩定,港口溪則因地處出海口而有多樣性棲地促使陸蟹種類繁多,但有工程開發的地方會受影響,而香蕉灣鄰近臺26線導致路殺率高,加上棲地劣壞又有黃狂蟻侵襲,所以陸蟹數量有減少的趨勢。
墾管處爲更精進護蟹保育工作,28日與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公路總局三工處、屏東環境保護聯盟、陸蟹博士劉烘昌等15個陸蟹保育相關單位及學者簽署護蟹宣言,期許以更縝密的跨域合作,透過保育研究、監測調查、環境教育工程等方式,引導更多人加入守護陸蟹的行列。
會中,公路總局三工處表示,位在臺26線香蕉灣、興海路的2處「陸蟹廊道」將於陸蟹繁殖季前啓動試用,並以中山大學博士候選人李政璋建議的趨光性設計來降低繁殖失敗率。
李政璋說,以往經驗發現,陸蟹廊道雖能引導陸蟹媽媽走專屬通道釋幼避免路殺,但牠們在廊道內會產生疑惑感而遲遲走不出去,進而導致繁殖失敗,因此盼藉陸蟹趨光性的引導設計,降低繁殖失敗率。
墾管處保育課長詹宜紋表示,陸蟹繁殖季約在農曆6至8月,至中秋節過後數量會變少,而今年雖會啓動「陸蟹廊道」,但因屬於實驗性,所以仍將於農曆6至8月的15至17日晚間在臺26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執行交通管制。
詹宜紋強調,希望民衆在這段長達3個月的期間內,凡行經該路段都要減速慢行,因爲陸蟹釋幼不是隻有在交通管制的時候纔會出現,期許大家一同努力達到人蟹共存的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