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諮委:陸若以人民幣貶值應對關稅戰 新臺幣恐受影響
▲陸爲應對美關稅戰,可能令人民幣貶值。(圖/CFP)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陸委會日前舉行第65次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爲「2025年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展望及對臺經貿戰略之觀察」,有委員提醒,大陸爲因應美國川普政府對其提高關稅的衝擊,可能借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以緩衝出口壓力,若控制不當,也存在資本外流風險,鑑於人民幣與新臺幣的高度相關性,新臺幣將承受貶值壓力。
據陸委會釋出的會議內容,學者引言指出,大陸面臨內部消費降級、房地產市場低迷與地方政府債務攀高等結構性問題,外部則面臨美國川普總統的貿易與科技管制政策,壓縮中國大陸未來出口動能,迫使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模式朝向內需消費驅動轉型,但去年下半年實施一攬子擴大內需等振興經濟政策收效有限,經濟成長動能明顯減弱,未來10年經濟成長恐延續走緩趨勢,國際機構預測經濟成長率將降至4%以下。
部分委員關注,中國大陸消費佔GDP比重約4成,低於國際水準,加上近年房地產空屋及爛尾樓問題,相關產業投資動能持續下跌,融資需求下降,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疲弱,股市及房價下跌導致負財富效果,致民衆消費信心疲弱,儘管陸方推動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措施,民衆消費意願依舊低迷,需求不足下物價通縮壓力持續。
部分委員分析,大陸產能過剩問題難解,2024年中國大陸工業產能利用率降至76.2%,企業面臨虧損及庫存堆積困境,金屬礦物、石化、電子設備等業製成品存貨率明顯提升,產品低價涌入國際市場,應留意對我相關產業LED、石化、太陽能,印刷電路板、記憶體、成熟製程晶片的衝擊及影響。
部分委員提醒,中國大陸爲因應美國川普政府對其提高關稅的衝擊,可能借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以緩衝出口壓力,若控制不當,亦存在資本外流風險,鑑於人民幣與新臺幣的高度相關性,新臺幣將承受貶值壓力。中國大陸爲臺灣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零組件及半成品重要出口地,在美中關稅戰升溫下,應妥爲因應其對我供應鏈的影響。
也有委員提到,大陸今年提出「十五五規劃」,作爲未來2026至2030經濟社會發展方針,或將提出應對美國關稅及科技圍堵的策略,後續宜持續關注相關發展。
部分委員觀察,大陸房地產市場蕭條、經濟放緩導致就業機會減少,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出現高學歷低就業、青年養老院等社會現象,網路及科技行業監管加重,削弱吸納年輕勞動力的能力,青年婚育意願低落加劇少子化,未來中國大陸勞動人口減少,人口紅利亦持續消退。
此外,還有委員建議,近期我對中國大陸投資及出口依賴逐年減少,對美國、歐洲及新興市場投資及出口增加,臺商應持續國際化佈局,降低仰賴單一市場的風險;我應積極促進產業高值化、差異化,促進貿易結構多元化;中國大陸民衆對未來經濟前景悲觀,消費持續保守,不利其內需市場表現,以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經營爲導向的臺商應關注投資經營的潛在風險儘早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