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石化產能暴漲 南韓業者岌岌可危 韓媒嘆:被逼到懸崖邊
大陸石化產業迅速擴張,南韓業者陷入苦戰。圖爲京博石化位於山東省濱州市的煉油廠。(圖/路透社)
石化產品在南韓出口品項中排名第5,但是隨着中國大陸石化產能大幅躍升,持續對海外市場發起猛烈攻勢,加上全球需求不振,原本是南韓出口主力的石化產業陷入苦戰。儘管南韓政府在23日宣佈了經過長達8個月規劃的救援方案,但韓媒憂心指出,如果政府的領導能力不足,已經被逼到懸崖邊的石化產業恐將完蛋。
《朝鮮日報》、《東亞日報》等韓媒近來大篇幅報導南韓石化產業的慘況。南韓國內6家主要化學企業今年1至9月的累計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了一半,而今年第3季,4家主要石化企業中,甚至有3家的業績同比轉爲赤字。
LG化學與樂天化學,迫於競爭壓力已暫停石化廠營運或考慮出售自家廠房。然而,由於全球石化產品供過於求的情勢短期內難以緩解,業者難以尋獲廠房買主。
南韓石化業的營運模式,是從國內煉油廠或國際市場取得石腦油,經加工生產乙烯後販售獲利。可是大陸石化設施大舉擴建,使南韓業者競爭力大不如前。截至 2023年,大陸乙烯年產能達5274萬噸,遠遠超過南韓的1280萬噸,進而造成南韓石化龍頭出現鉅額損失。
不僅如此,中東地區也正積極推動石化產能擴張,透過投資「原油直制化學品」(COTC)技術,直接用原油生產乙烯,進一步提升其經濟效益,削弱了南韓以石腦油生產的優勢。
面對來自大陸和中東的雙重夾擊,南韓石化業陷入困境。南韓政府爲此已祭出一系列救濟措施,包括提供3兆韓元(約新臺幣737億元)鉅額融資、延長企業重組寬限期、放寬審查標準,以及提供失業補助金等援助。
但《東亞日報》報導中示警,在石化產業面臨結構調整之際,僅靠個別企業的努力還不夠,政府也需要發揮領導能力,可是如果受到政治狀況束縛,導致錯過改善產業體制的黃金時間,恐怕就等不到下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