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倒帳 形同二年前興航案翻版
四大慘業持續發酵下,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大同集團旗下的華映、綠能相繼出事。(圖/中時資料照)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大同集團旗下的華映、綠能相繼出事,這種同一集團的「倒帳雙重奏」不僅銀行團羣起直呼前所未見,銀行團成員回想起2年多前的復興航空解散、清算一案,如今華映重整案不僅是當年復航案「原班人馬」參與,而且現在綠能先是聲稱經營困難,然後走上解散清算一途的模式,更是和興航案極其近似,銀行團人士直言,背後應有同一個「法界高人」在指點,這位高人,在不少上市公司的重整、清算、解散案,是相當活躍的知名律師,包括臺北地檢署二年前還爲此發過對外說明,交待案情始末。
銀行團主要成員分析,光是比較華映重整申請及興航聲請解散清算,就有三個共同點,不論是委任律師、以及指定開設信託專戶,甚至連送入信託專戶的金額都一模一樣:「都是12億元!」截然不同的兩種產業,能如此匯聚「三大巧合」,當時就引起許多銀行團成員的質疑,特別是交給律師在銀行所開設帳戶的信託金額,不論興航、華映都是12億元,當時就引發銀行團內部質疑的聲浪,是「茶壺裡的風暴。」
而當時華映的法務長林敏浩,還同時兼任興航的破產管理人,對此不少銀行團成員不滿指出,這些現象讓銀行根本就覺得大同集團先派人去別的公司對解散、破產「實務取經」,然後再複製回大同集團,先是運用在旗下的華映,現在又運用綠能。
現在大同集團在銀行團今年3月一致通過紓困方案之後,時隔三個多月現在竟然無預警對外宣佈要「清算解散」,而且事先未知會銀行團,不但如此,時間還是綠能原訂要在17日向銀行團作最新營運現況報告說明的前2天。而回想起去年華映申請破產重整也是一樣,就在華映宣佈重整的前一個星期,華映還在和銀行團談聯貸續約。
銀行團成員憤慨指出:「拖時間,清算人可以多撈一票,之後在聲請破產,當破產管理人再撈一筆!」現在大同集團無預警再宣佈綠能清算解散,玩的就是同一套把戲。銀行團人士比對興航案和綠能案指出,簡直就是興航案的翻版、如法炮製:「先說經營困難、請求債務協商、最後走上清算解散一途。」
銀行團人士指出,其實,紓困債務協議對公司而言,其實是一把「保護傘」,不僅在處份擔保品上有限制,甚至銀行連相關的呆帳提列,也不見得能馬上進行。例如,京城銀就指出,去年董事會已通過同時對綠能打呆,包括京城銀內部也評估,綠能其實更危險,然而其後因爲債協,連帶銀行的打呆計劃也必須後延。
更讓銀行團感到訝異的是,「連經濟部工業局綠能都動用了來向銀行團爭取紓困,現在又逕自宣佈要清算解散。」這形同連工業局都敢騙:「以後哪家銀行還敢幫忙債權協商紓困案?」
雖然三月份已作成紓困協議,但多位銀行團成員私下指出,其實近二個月來,早已感到「不妙」,主要有三個現象:
1、大同集團在數月前公告,不同意子公司綠能和銀行團債協條件之一:銀行團所建議的擔保品處份方案,因此反對子公司的紓困案,這種母集團竟然不支持子公司的紓困案,還是第一次看到。而背後原因,是銀行團建議,大同集團的尚志資產,應配合一併出售廠房所在的土地,如此標售較能順利進行,但大同集團不同意,其實已等同「讓尚志和綠能切割。」不願再爲綠能負任何責任。
2、綠能先前已發生疑似跳票的問題,雖然綠能在上週向銀行團解釋是「換票」,讓支票到期日延後,已避免實際跳票,但銀行團已爲此非常憂心,所以纔要求綠能17日再來報告最新營運狀況。
3、銀行團要綠能配合執行的事,綠能動輒把經濟部工業局、企業紓困輔導處等單位擡出來,讓銀行擔心被扣上「不力挺產業」的帽子,但另一方面,綠能的營運實在每況愈下。
儘管不是沒有心理準備,但綠能最後能如此無預警式的由大同集團在週一晚間對外公開表態將辦理綠能的清算解散,繼華映之後又再度「無視」銀行團存在的作法,令不少銀行團成員寒心。而大同集團接二連三複制上述的手法,會否起「寒蟬」效應,波及其他的產業,讓其他真正需要紓困、救亡圖存的公司因而被波及,反而得不到銀行支持紓困案,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