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金」重出江湖!克服海拔限制 阿里山4萬株山葵種植成功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首批種植4萬株山葵。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山葵早期種植海拔2千公尺高山上,因佔用國有林地且影響水土保持,被禁種後逐漸消失,有葵農引進日本品種交叉配種,縣府輔導興建溫室種植4萬株山葵,讓阿里山山葵重出江湖。有議員建議納入林下經濟作物開放品項,縣府表示,種植山葵會影響水土保持,轉型溫室盼與環境共存。
林業署嘉義分署指出,阿里山地區山葵有其歷史背景,早期阿里山居民在住家旁栽植山葵自用,後來成爲經濟作物,因種植面積增加濫墾國有林地,且研究顯示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影響,2010年覈定逐年漸進收回濫墾林地,也協助葵農媒合私有土地,助轉換跑道。
議員何子凡說,阿里山山葵除了原民種植外,早期也是許多漢人維持生計的重要經濟作物,除了在原住民聚落推動覆育外,也應該儘速推動納入林下經濟作物的開放品項,有效管理及總量管制,讓山區農民增加生計收入,在山葵經濟及環境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農業處表示,山葵有「綠金」美名,過去鮮食根莖出口價格高昂,開始大量種植後,因需清除原有地面枯枝落葉,不利於水土保持,國有林地逐漸被收回後,輔導葵農採用溫室種植,其中就有葵農挺身而出,引進日本品種交叉配種,讓山葵在中低海拔成功覆育。
農業處表示,去年發起阿里山部落山葵產業栽種聚落亮點發展計劃,將費時4年、斥資2000萬元覆育阿里山山葵,興建2座山葵智能設施溫室、1座山葵簡易強固型溫室,也辦理教育訓練及生產履歷標章課程,成立有限責任嘉義縣阿里山原住民山葵生產合作社。
合作社理事主席安淑美說,計劃起初先栽種1萬株山葵,慢慢試驗改良種植方法,從最深山的裡佳部落、特富野部落開始發苗讓班員栽種,目前社員共種植4萬株山葵,面積約6分地,今年估計會增加到5.5萬株,面積約7分地,同時開發1千公尺左右山坡地高密度植種技術。
翁章樑說,山葵從種植到上餐桌至少得花2年時間,覆育過程相當不簡單,中低海拔不具備山葵所需低溫條件,過程不斷實驗、克服問題相當考驗耐心,目前覆育狀況良好,盼未來推廣到部落內不涉及危害水土保持的地方,讓山葵繼續成爲阿里山的象徵。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首批種植4萬株山葵。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輔導葵農溫室種植,縣長翁章樑日前視察覆育狀況,盼持續推廣。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輔導葵農溫室種植,縣長翁章樑日前視察覆育狀況,盼持續推廣。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