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臺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 學者曝3原因:收回ECFA早收清單紅利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資料照/陳冠宇攝)
大陸商務部初步裁定臺灣聚碳酸酯(PC)存在「傾銷」狀況,15日起對自臺灣進口的PC徵收保證金。長期研究大陸經濟的學者張弘遠認爲,此舉是在不更動ECFA之下,收回早收清單中的特定政策優惠。但他認爲,大陸選擇於此時行事,更有保護大陸石化產業之意。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向本報分析,大陸於此時機宣佈對臺灣PC徵收保證金,原因有三。第一,大陸在不更動現有ECFA框架之下,以各種方式取消ECFA裡頭特定產業的政策紅利,讓早收清單中的項目實際上享受不到太多關稅優惠。他提醒,這可能是未來大陸慣用的方式。
張弘遠解釋,於ECFA早收清單中,臺灣石化產業與工具機產業受惠很多,自2008年迄今,預估累計約有近千億美元的對陸出口額。大陸商務部此次做法,等同變相增加臺灣PC產品出口至大陸的報價。
但是張弘遠認爲,陸方收回部分ECFA早收清單紅利,除了兩岸關係僵化、對抗性增加的政治因素,大陸當局也希望藉此強化自主供給、增加本地廠商的市場優勢。
第二,近年大陸石化產業供過於求,但臺灣市場判斷下半年大陸內需將復甦,從商業角度來看,如果阻止或減少臺灣PC產業原料進口,就可提供大陸本地廠商產能擴增的機會,因此可以合理判定,陸方此舉是爲保護大陸石化產業、創造大陸石化企業的競爭優勢與機會。
與此同時,石化企業一向都是大陸的國家重點項目,對臺徵保證金的背後有強大的利益動機,可確保中下游廠商轉而採購某些上游的大型企業或國營企業,以集中市場資源或營收,確保其經濟運行的基本活力。
第三,全球PC產品最主要供應商來自中國大陸、美國、臺灣、韓國和日本等,由於全球市場需求減少,各國廠商都想盡辦法把貨「倒進」大陸,例如日韓廠商的石化產品近期報價也相對偏低。
張弘遠認爲,由於臺灣廠商在PC生產上最具品質與價格優勢,陸方這次具有「針對性」的作法,是希望達到殺雞儆猴效果,對日韓相關廠商發出清楚的警示訊號。
至於臺廠將如何因應,張弘遠評估,相關石化業者可能從其他國的工廠調貨,或是擴大本身在大陸的生產產能。其次,對於關鍵廠商,臺廠可能會自行吸收價格,以維持市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