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之涉貪腐案辭任董事長,弘康人壽逐漸走入“漩渦”

比起產品受限,管理層的“缺失”更棘手。

文/每日財報 程意

這兩年業內都能切身感受到,銀保監會在不斷地加強保險監管,在建設償二代二期工程的同時,也將互聯網保險監管視爲重點區域。像對於擁有“互聯網保險”基因的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弘康人壽”)而言,在層層收緊的監管之下,維持既有業績也非易事。

日前,弘康人壽公告準備下架一批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據悉,此次下架的產品主要是因爲存在誤導銷售風險。而此前,因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新規”的實施,弘康人壽就已經被迫下架一批保險產品。

從現有的業績來看,弘康人壽的保費收入還尚能保持增長。但眼下隨着一批保險產品的下線,其業務規模勢必會有所縮減,預估未來公司保費收入承壓較大。事實上,從2019年以來,公司淨利潤水平就在持續下滑。

還較爲棘手的是,目前弘康人壽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前董事長盧德之因牽扯貪腐案件而離任,若在後續調查之中,盧德之確有貪污、受賄等行爲,或進一步“重擊”弘康人壽。

產品銷售存在誤導風險

弘康人壽與愛心人壽近期均下發通知,擬下架幾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其中,愛心人壽擬定於6月31日前下架愛心人壽守護神2.0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弘康人壽擬定於5月31日前下架金玉滿堂增額終身壽險、金滿意足臻享版增額終身壽險、利多多增額終身壽險3款產品。

所謂“增額終身壽險”指的就是保額會不斷增長,每年按預定利率複利積累,現金價值也會隨之增長的終身壽險。由於該類產品具備靈活追加保費或部分領取現金價值的特點,而廣受消費者青睞,這也使得不少企業紛紛將增額終身壽險作爲新增主力產品進行推銷。

可實際上,有部分企業在銷售該類產品的過程中存在誤導銷售風險。在2022年1月,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在《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中提到,海保人壽、和泰人壽等6家公司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存在噱頭營銷風險。

而據《每日財報》瞭解,弘康人壽此次下架的這三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在此前的銷售中一直聲稱產品的年度有效保額均按照每年3.8%的複利增長。這就會讓消費者在投保時產生誤解,將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混淆爲保險產品每年的收益率。

對此,銀保監會在最新下發的《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中,也新增了“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等內容。

業績預期堪憂

對於弘康人壽而言,一直都是通過自建平臺及互聯網電商渠道開展業務。也正因如此,弘康人壽在成立後的第一年(2013年)就有所盈利,淨利潤爲94.38萬元,並在此後實現盈利保持。

但《每日財報》發現,隨着行業監管趨嚴,弘康人壽的盈利水平從2019年起就開始出現大幅下滑。在2019-2021年,弘康人壽歷年的淨利潤分別爲17456.68萬元、3336.39萬元、266.33萬元。

在2022年一季度,弘康人壽實現保費收入22.2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6.28%;淨利潤爲668.6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3.63%。但其實在今年一季度,受外部資本市場投資下行的影響,許多壽險公司的淨利潤有不程度的下滑,所以弘康人壽淨利潤的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就隨後而言,跟着《關於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落地實施,肯定會制約弘康人壽部分產品的銷售,現如今上述3款產品也被迫下線,無疑就是給公司業績下行留下伏筆。

(公司償付能力報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償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今年一季度弘康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有所下滑。

2022年一季度,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27.96%,較上一季度下降26.72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38.7%,較上一季度降低15.98個百分點。並且,弘康人壽預測下季度償付能力相關指標會進一步下降。

前董事長牽涉貪腐案

在管理層方面,現在的弘康人壽還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自前董事長盧德之離任之後,弘康人壽還未披露董事長新任人選相關公告。

盧德之的離任絕對不可小覷。據湖南省紀委監委製作的反腐專題片《反腐倡廉永遠在路上》,講述了此前落馬的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盧平的案件。經查,盧平涉嫌收受賄賂4.13億元,挪用公款1.35億元,爲建國以來全國菸草系統和湖南地區職務犯罪案件涉案金額之最。值得注意的是,據專題片報道,盧德之作爲關鍵人物也被牽扯其中。

與此同時,前不久華民股份實控人、董事盧建之因涉嫌受賄被逮捕,盧德之作爲其兄長或也牽扯其中。

據《每日財報》瞭解,在20世紀末,盧德之就開始投身民營經濟大潮之中,與其弟弟盧建之共同創辦了湖南湘暉資產經營股份有限公司,後被外界稱爲“湘暉系”。早年,因倒賣萬福生科而讓其在資本市場上名聲大噪。

據悉,2013年8月,盧建之控制的“湘暉系”先後通過借款、司法劃轉,以1.4億元獲得萬福生科26.18%的股份。在2017年,盧建之旗下的桃源湘暉以11.33億元將所持萬福生科全部股份轉讓給佳沃集團,期間獲利近10億元。

“湘暉系”在資本運作過程中最擅長撬動槓桿,即先以低成本取得“殼資源”,再注入暗中控制的資產,但這種操作極易引發債務糾紛。像2018年,盧建之在入主萬福生科時爲槓桿融資擔保,就引發糾紛後被渤海信託起訴。

總之,在壽險產品端的“受限”就意味着前景的“衰弱”,這時候對險企而言無疑是需要明智且清晰地發展路線,而關鍵董事長的離任則就意味着弘康人壽目前仍未展開有針對性的佈局對策,這纔是最尷尬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