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北斗衛星網再加入兩顆衛星 30年間完成自主導航系統擺脫依賴
▲大陸第59和60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圖/翻攝央視,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今(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發射第五十九顆、第六十顆北斗導航衛星。據瞭解,衛星定位及導航系統爲日常生活及軍事用途上重要的科技應用技術,在GPRS系統或格洛納斯系統被美俄掌握的情況下,大陸自1994年開始啓動北斗一號系統建設,直至2020年正式完成組網,擺脫定位依賴。
《央視》報導,北斗系統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到1994年北斗一號系統建設正式啓動,幾代北斗人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走過了北斗系統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從1994年起,北斗一號系統建設正式啓動,又稱爲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實現衛星導航從無到有。直至2000年,2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升空入軌,北斗一號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3年,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發射,進一步增強北斗一號系統性能。北斗一號系統初步滿足大陸及周邊區域的定位、導航及授時需求。當時,採用的是有源定位體制,也就是說,用戶需要發射信號,系統才能對其定位,這個過程要依賴衛星轉發器,所以有時間延遲,且容量有限,滿足不了高動態的需求。
不過,北斗一號設計出雙向短報文通信功能,獨創出通信與導航一體化的設計,也成爲全球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第二階段,北斗二號系統在2004年建設啓動,採用中高軌混合星座架構,直至2012年,完成14顆衛星的發射組網,其中,有5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
北斗二號系統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用戶不用自己發射信號,僅靠接收信號就能定位,解決用戶容量限制,滿足高動態需求,不僅能服務大陸,還拓展到亞太地區,替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階段,北斗三號系統於2009年建設啓動。直至2020年,已經完成全球組網,衛星與衛星間的「星鏈」,暫時解決全球組網需要各地布點的困難。
北斗三號爲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和國際搜救等服務,同時,在大陸及周邊地區提供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和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
2023年,大陸再發射三顆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進一步提升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靠性及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等服務性能,將爲下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技術升級進行相關試驗。
據瞭解,大陸最終目標設定在2035年前,持續建設完善更加廣泛、融合及智慧化的綜合時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