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船飯,大場面
在廣州荔灣、天河、黃埔等村落,村民們跳下河塘,早早挖出泥潭下藏了一年的龍舟,這叫“起龍”。因爲龍舟多選松木製作,陽光的長時間暴曬會使松木開裂變形,所以村民用古老的方法——把龍舟藏在泥潭下,有了淤泥的隔絕保護,龍舟是會越泡越硬的。
“起龍”後,村民們還需要對龍舟進行翻新、檢修、保養等,再塗上桐油,安裝龍頭龍尾等,但仍缺點“生氣”,還要進行“採青”儀式,這是端午龍舟活動之前必須進行的一個環節,就是讓龍舟“醒一醒”。“採青”儀式前,還要採摘新鮮的龍眼葉(代表生猛旺盛)、柏枝(代表長青)等祭祀品,然後將紅布紮成的綵球掛在龍頭上,討個好彩頭。“採青”儀式結束後,擊鼓鳴鑼,龍舟下水。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即將上演了。
起龍
賽龍舟,一支龍舟隊中,隊員包括舵手1名、劃手20名、鼓手1名。隨着鑼鼓聲、口號聲響起,河岸邊的觀賽羣衆已經一片沸騰!龍舟隊員們用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獻出一場場精彩的比賽,而犒勞的他們的最好方式,當然是一頓少不了的特色龍船飯。而且每年的端午除了龍舟競渡,吃龍船飯也是必不可少的“儀式”之一。
什麼是龍船飯?它是廣東省地區傳統民俗,屬於珠三角地區水鄉龍船文化的重要一環。每年端午節期間,每每劃完龍舟,都會組織人們在一起吃龍船飯。
相傳龍船飯最早是給划龍舟的人吃的,讓他們划船時特別有力氣。又因爲在船上吃飯船會晃動,夾菜不方便,所以龍船飯就把菜和飯混合到一起,不僅僅是可以吃飽,而且這一傳統美食至今一直保持着一貫的特色。
龍船飯
爲了做這麼一頓獨具傳統特色的龍船飯,村子裡都會請經驗豐富的主婦來幫忙,飯要用特定比例的粘米和糯米,這樣做出來不僅讓米飯口感更好,也讓吃飯的人更能扛餓;配菜也是講究的,包括瘦肉、蝦仁、魷魚、香菇、胡蘿蔔等,還要全都分別切丁、單獨烹製。爲了讓賽龍舟的年輕隊員能更快地吃飯,食材中比較堅硬的部分全都去除了,不僅沒有骨頭,甚至沒有香菇柄,再配以調味料攪拌入味,用傳統的公雞碗來盛,很有賽龍奪錦的感覺。
但後來,隨着參與這一傳統習俗的村民越來越多,很多村子的龍船飯也越來越豐盛,演變成今天熱熱鬧鬧的“龍舟宴”了。
因此在端午節期間,每每劃完龍舟,吃龍船飯,成百上千人同食也並不罕見,也成了村子裡的一件“大事”。對於村民們來說,吃龍船飯不僅僅一個傳統習俗,還是一種好彩頭,一年都會風調雨順、幸福安康、五穀豐登。
龍舟宴
每個村的“龍舟宴”是各具特色的,通常是九菜一湯或十菜,還有點心和水果,每個菜式都有不同寓意,但其中的“龍船丁”和“脆皮燒豬”這兩道菜最具傳統意義。“龍船丁”,用豆角粒、辣椒圈、鹹蘿蔔、花生粒四樣食材炒制,可以“驅溼氣”,據村民介紹,主要是因爲扒龍船(也指賽龍舟)沾水有溼氣和寒氣,要吃“龍船丁”。“最好一次吃兩勺,好事成雙。”吃飯時,老人們也會念出好意頭:“吃完龍船丁,添子添丁多福氣。”脆皮燒豬,以其酥脆的外皮和鮮美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而且紅皮赤壯,寓意着身體健康、龍馬精神。其它的菜品還包括:粉葛扣豬肉、冬瓜粉絲蝦米、酸姜炒鴨腎、茄子蒸家魚、蠔油炒菜心、冬菇紅棗蒸雞、白菜薏米冬瓜香鴨湯等等,不同的村子菜式也不盡相同。
現在吃“龍船飯”,全村的男女老少或者與鄰村的村民匯聚在一起,更像是一場歡樂盛宴。在廣州天河區車陂村,全村男女老少匯聚祠堂,共享龍船飯;在廣州獵德村,擺出500圍龍船飯;在白雲區蚌湖,360多圍龍船飯招呼蚌湖鄉親及遠道而來的各地好友;在廣州市越秀區楊箕村舉辦“送龍宴”,在泰興直街和村內祠堂大擺龍船飯800圍;而在江門市鶴山市的一條城中村——中東西村,去年,該村龍舟隊喜提龍舟賽雙冠後,不僅隊員火了,也火了村裡的1800圍的慶功“龍船飯”;等等。同村的和不同村的村民在宴席上談笑風生,不僅僅是相互之間聯絡感情,也寓意着“食過龍船飯,龍精又虎猛!”並在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的美好氛圍裡,村民們互相問候着結束盛宴,這一端午節盛景,又要來年再見嘍。
編輯:果然
東方財經雜誌 東方文化雜誌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東方文化雜誌(ID:dfwh_hk)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