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豪語 陳內閣有能力因應嗎

(圖/美聯社)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2023年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他的演講總結過去10年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GDP從54兆人民幣增加到121兆人民幣、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達36%。對於上項成績,劉鶴總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5個經驗」。針對他的演講,《自由時報》引述美國學者論點,認爲句句是謊言;法國國際電臺質疑「可信嗎?」;德國之聲則有華人學者撰文認爲劉鶴否定了習近平。這類來自西方的聲音皆是主觀想像,不符大陸發展的現實特徵。

把劉鶴的語言詮釋爲與習近平的內鬥,忽略了劉鶴言詞的明顯信號,劉鶴標舉的10年正是習近平當最高領導人的10年,演說雖只提了習兩次,但述及大陸GDP翻倍正是對習的推崇。劉鶴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5個經驗」,涉及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爭,引發大陸學者左右派的辯論,但也不該解讀爲劉鶴對習的反撲,因爲劉鶴的5個經驗總結在「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的綱領下,這個國策正是習近平政權在美中交鋒時持續對世界放出的訊號,強調美國破壞了國際自由貿易秩序,中方儼然以既有秩序的維護者、貢獻者自居。

大陸學者們認爲劉鶴的「5個經驗」對內發言的味道重,有此可能。例如第4點「依法治國」,沿襲自中共20大工作報告的重點項目,是中共領導階層由上而下發動的運動,要求黨政幹部建構法治社會。但「依法治國」也該視爲對世界資本的宣示,意味大陸是具有可預測性的投資、貿易環境,如同北京就香港問題向世界發出的訊號:國際資本不要管香港的政治人權與治理體制,反正中共的香港絕對會爲中外資產階級提供持續賺錢的穩定環境。把劉鶴鑲嵌在中共內鬥的圖像中,以爲他是市場開放派總軍師意欲挑戰習近平的嚴格控管,這是超現實的想像。

劉鶴的演講最重要的主題是高調告訴世界「中國回來了」,這是事實不是謊言。劉鶴認爲大陸GDP成長率將回升,這符合國際各界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爲2023年將達到4.4%,匯豐銀行認爲將有5%,瑞銀集團評估爲4.9%,這些數字都高於各機構預估的全球成長率,中國大陸成長率將比全球高約2%。

法國國際電臺等對劉鶴說法的質疑,源自去年大陸的經濟表現,以去年的數字質疑今年中共的作爲。去年的確是個特例,中國大陸從嚴格清零跳到零管制,兩個零之間的一夕驟變證明了習近平嚴格的防疫政策,經濟成爲冤枉的犧牲品,但應該把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放在疫情前後的脈絡觀看。疫情之初當各國經濟困頓時,中國大陸出口暢旺,滿足了疫情期間世界市場消費性電子產品與網購服務業的需要,一直到去年才因爲習近平的動態清零而撲跌。大陸的經濟表現臺灣感受最深,臺灣在疫情間相對平穩,正是因爲中國大陸好,臺灣跟着好。

劉鶴的豪語如同世界組織與各投資集團的預測,中國回來了,臺灣又該如何面對此一現實?蔡英文總統任命的新內閣號稱「溫暖堅韌」,被交付4項任務,沒有一項提到臺灣該如何搶奪此契機。新內閣將面對全球變局、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所謂戰略產業包括「將防疫成功模式以臺灣品牌推向全球」,實踐的成果是臺灣走過缺疫苗、等疫苗的窘境,高端不爲世界承認。綠能項目,蔡政府宣稱「打造離岸風電國家隊,切入亞太風電產業鏈」,結果是國家隊沒成形,綠能國產化政策阻撓了綠能發展。新閣只見新人,不見反思,面對國際新局不見新策。(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