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陋室銘》,真跡被發現!字字稱絕,內容卻有“錯別字”?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千古名篇”《陋室銘》,幾乎是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吟誦的,尤其是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被多少寒門學子、普通百姓當作“座右銘”。《陋室銘》全篇僅有81個字,且內容立意高遠,措辭朗朗上口,唐代以來便成了國學啓蒙的必讀名作。
同時,因爲字數不多、格調高雅,書法界諸多名家也熱衷於抄寫《陋室銘》,像蘇軾、趙孟頫、祝枝山、董其昌等不止一次寫過此文,而且還有作品傳世。要說這些書家中誰的版本最符合原作氣質,用筆最美精妙脫俗,當屬文徵明的版本了。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珍藏着他所寫的一件《陋室銘》真跡,此作以行書寫成,縱67釐米、橫45釐米,共8行、113個字,字徑大小約3釐米。款署:“嘉靖三十二年歲在癸丑七月初五日,徵明書,時年八十有四”,可知寫於1553年。
文徵明自幼習字,在李應禎、沈周等人指點下啓蒙,他大智若愚,爲人溫潤如玉,不爲世俗虛名奔波。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名列“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越到晚年,文徵明的書法越發蒼勁,越發能擺脫拘禁,達到“人書俱老”的境界。
這部《陋室銘》是他84歲的作品,傾盡畢生心力,每個字隨心所欲不逾矩,真正與原文中“惟吾德馨”一句相稱。文徵明行書主要從《聖教序》、米芾、趙孟頫、鮮于樞諸家取法,深得晉唐兩宋用筆精髓。在王羲之妍美書風基礎上,增加了雄強開闊之氣,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此作先空中取勢,再露鋒起筆,筆尖入紙輕盈,隨後按壓、衄挫,調鋒動作自然,輕重、疾徐變化明顯。行筆時以中鋒爲主,側鋒爲輔,既見骨力,又不失靈動。起筆自然、書寫紮實,收筆乾脆,轉折處方圓兼備,時藏時露,每個字都極盡變化,毫無單調板滯之嫌。
這件《陋室銘》是文徵明信手寫來的手稿,所以文中的批改、塗抹痕跡均得到了保留。也正因此,有網友質疑內容是不是有錯誤,比如寫成了“有仙則靈”,還多了一句“君子居之”,如果我們細看“靈”字右下方有兩個點,這是刪除的意思,後文接着補上了“名”字。
而且《陋室銘》在傳承過程中,內容也會有所變化,“君子居之”一句有的版本有,有的版本則沒有,這也不能算錯。縱覽此卷,用筆精湛細膩,結構欹正交雜、婀娜秀致,章法疏密錯落,氣韻古雅脫俗,是我們提高筆力、擺脫書寫俗氣的上佳範本。
而今,我們將文徵明《陋室銘》進行了超高清1:1複製,見此作如見原作,非常便於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