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工業區附近4沙灘 塑膠原粒汙染

綠色和平昨發表與大學合作調查,發現高雄林園工業區以北4處沙灘都有塑膠原粒,證實石化工業原料逸散到自然環境。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昨公佈在臺灣首次調查塑膠原粒污染報告,揭露高雄林園工業區以北的旗津沙灘、旗津貝殼館、旗津風車公園、中門沙灘4處沙灘,皆已受塑膠原粒污染,以林園中門沙灘密度最高,呼籲政府正視石化原料污染環境議題。

海保署迴應,將以源頭減量、末端攔截及移除等面向,強化海洋污染治理。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解釋,原粒是5公釐以下的輕質塑膠,顆粒小、重量輕、可漂浮,全球每年約有10兆顆、45萬噸塑膠原粒,在製造或運送過程散落到自然環境,一旦進入大自然,幾乎不可能被清除,研究也證實,微型塑膠會透過排水系統污染水源,再進入動物棲地,進入食物鏈,最終被吃下肚回到人類身上。

此項調查由綠色和平與國立海洋大學、中山大學共同執行,綠色和平表示,這是全臺首份塑膠原粒調查,在今年8月及9月選定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附近4個沙灘進行採樣,樣點間距約200公尺,將1個50乘50公分木框嵌入沙灘,向下取深度5公分的沙樣,採集點包含高潮線上濱區、低潮線及潮間帶,共計124處。

最靠近石化工業區的中門沙灘檢出塑膠原粒濃密最高,每公斤泥沙含有96.63顆,次高濃度86.23顆仍是同個沙灘,不同採集點,顯示該沙灘塑膠原粒數量不少;進一步分析原粒材質,又以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爲大宗。

張凱婷指出,國際上已有多起塑膠原粒外泄到自然環境案例,多是鄰近石化工業區的排水管或灘地,這次調查林園以北沿海沙灘,果然都有發現塑膠原粒蹤跡。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許瑞峰說,塑膠原粒出現在沙灘,是海流衝上岸或源頭外泄有待釐清,但原粒污染環境令人憂心,呼籲源頭管制,在生產端加強移除或回收技術。

海保署表示,海委會、海保署、海巡署、漁業署、環境部等行政機關,將與環保公民團體公私協力合作,從源頭減量、末端攔截及移除、循環利用及替代、海廢現況影響及政策研究調查等面向積極管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