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專欄》以儒家思想與貿易 解決國際衝突

我們應以儒家思想的思維來跟大陸溝通,而不是要硬碰硬地準備一堆武器來跟大陸對抗。(示意圖/王揚傑攝)

最近的國際衝突,從俄烏戰爭到中東的以哈戰爭,再再顯示西方的霸權思維無法解決人類的衝突。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結合經濟學的貿易發展理論纔可以幫助人類找到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西方文明的立足點是自由平等的個人主義,也鼓勵各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最後的結果就是弱肉強食,合理化的理論就是優勝劣敗的進化論。人雖有同情、惻隱之心,那是屬於道德、宗教的層面。哲學家康德甚至認爲道德的基礎應該是理性,而不是情感,以避免被濫用。在西方文明標榜法治的社會裡,維持社會秩序是靠法律。法律用來威嚇、阻卻不法行爲。

推廣到國際政治,西方國家過去以強權霸道掠奪殖民地來獲得自身最大的利益,演變成通過武力對抗的兩次世界大戰。戰後美國仍大力發展軍事,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控制着全世界至少80個國家中的大約750個軍事基地。如果有衝突,則經常採取強硬的手段,如經濟制裁、外交孤立甚至軍事幹預來解決國際紛爭。現在的世界和平,很大的部分也是各國以核武器相互威懾下「恐怖平衡」的穩定。

相對地,儒家思想的個人進程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意指愛人、關心他人。治國者應以仁德爲本,施行仁政。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認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君王要有惻隱之心,也就是「不忍人之心」,所以可以行「不忍人之政」,也就是仁政。

推廣到國際政治,國家之間的關係應該建立在道德、文化和禮儀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來維持國際秩序。中國古代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種「以德服人」的觀念,強調道德教化和文化感召,追求長期的國際和平與穩定。

准此,我們不能不佩服100年前 國父孫中山先生就已經看得很清楚。1924年11月28日他在神戶的一場演講就明白指出:「東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講王道是主張仁義道德,講霸道是主張功利強權;講仁義道德,是由正義公理來感化人;講功利強權,是用洋槍大炮來壓迫人」。

今天西方的霸道思維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美國前總統、也是這次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川普,在上次的選舉中標榜「美國第一」 (American First),這次再講「讓美國再次偉大」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他2017年上任時就鎖定與美國有較大貿易順差的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德國等課徵關稅,退出或檢討已簽訂的自貿條約。川普非常強勢的作風,儘管遭到反彈與批評,但仍一意孤行。

中國古代沒有太多經濟思想,但儒家思想結合現代經濟理論,國際間可以有更好的和平。這裡面重要的關鍵就是在道德、文化和禮儀的基礎上,國家間也互相信任來合作貿易。各國可以依自身的比較利益生產具有比較利益的商品,然後再互相貿易來分享經濟大餅的果實。

本來WTO及其前身GATT也就是要減低關稅,要順暢國際貿易,以及提高各國的開放政策,最後能以貿易來增進人類世界的和平。因爲「貿易保護主義」釀成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進而導致各國的武力相向,釀成人類浩劫的二次世界大戰。很遺憾,人類社會沒有記取教訓,而現在是走在倒退路上。

更嚴重的是,西方的霸權思維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對抗崛起的中國,要將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的邏輯套到臺灣。我們處在風暴中,應該以儒家思想的思維來跟大陸溝通,而不是要硬碰硬地準備一堆武器來跟大陸對抗。我們與大陸之間最重要的和平保障應該是發展貿易而不是彼此脫鉤。

(作者爲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