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指導 莊博翔「㒩」獲選愛丁堡藝穗節五大新星
「㒩」三位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帶着面具,獨特的造型深深吸引觀衆專注在身體的運用。圖/身體處方提供
以多元自由在國際享有盛譽的2024年愛丁堡國際藝穗節步入尾聲。獲選文化部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團隊的舞團「身體處方」,藝術總監莊博翔帶着創團首演的作品「㒩」於蘇格蘭國家編舞中心(Dance Base)演出21場,被英國表演藝術界的重量級媒體The Stage評選爲「藝穗節五大新星(The Fringe Five)」,形容「㒩」是一件「超凡脫俗的作品」。「身體處方」甫成立2年便受到國際關注,令人期待。
The Stage 的六位評論家團隊在愛丁堡藝穗節觀看了 180 場演出,選出五位具突破性的新星,包括製作人、藝術家等未來幾年值得密切關注的新星。莊博翔以及作品「㒩(PALINGENESIS)」入選。
The Stage的評論指出,藝穗節有不少舞蹈作品探討反烏托邦的主題,「但沒有一件作品提供像《㒩》這樣中非凡的質量」,而這是今年臺灣季的一部分。「㒩」受「鼠王現象」的啓發,靈感來自囓齒動物在冬眠時期打結的尾巴,The Stage形容三名舞者「擅長創作詭異的外星雕塑」,當三人在作品結束時摘下面具時,「觀衆幾乎欣喜若狂地鬆了口氣」,舞作使人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人體」。
「鼠王」指一種自然現象,多隻老鼠在冬眠後尾巴纏繞在一起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現象,之後借譯指依靠他人生活的人。莊博翔指出,「㒩」最初是從「鼠王」這個自然現象出發,反映當代社會人與人相處的距離越來越遠,在這個快時代下如何找到自我是很容易迷失的,透過作品可以讓人重新思考對於自身或是與他人的距離。「㒩」音同「裸」,指生物體無羽、毛的樣子,接近生命始末之型態。生命是一種循環,也是這個作品的核心概念。三位帶着面具的舞者: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抹除面容特徵,除去性別,全神貫注在舞者的身體。
The Stage提到,「㒩」標誌莊博翔2019年作品「「We are not human at all.(我們不是人類)」的進步。在此一舞作中,舞者以相似的動物性集羣的方式移動,以求取暖和和生存,獲得2019年臺北藝穗節「藝穗原創精神獎」,以及榮獲舞躍大地創作比賽「年度大獎-金牌獎」。
The Stage特別提到,29歲的莊博翔是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弟子。 2020 年獲得雲門舞集的專案資助,用於開發創作「㒩」 。「㒩」曾連續獲選4年雲門創計劃補助,由林懷民親自挑選指導。而莊博翔的下一部作品是與七名舞者合作,定於 2025 年 6 月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藍盒子劇場上演,「預計將成爲他迄今爲止最雄心勃勃的作品。」
「㒩」演出概念從鼠王出發,三位表演者緊緊相連不分離的動作,形成迥異奇幻的風格。圖/身體處方提供
獲選文化部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團隊的舞團「身體處方」,藝術總監莊博翔帶着創團首演的作品「㒩」於蘇格蘭國家編舞中心(Dance Base)演出21場,被英國表演藝術界的重量級媒體The Stage評選爲「藝穗節五大新星(The Fringe Five)」。圖片取自The Stage官網
「㒩」演出概念從鼠王出發,三位表演者緊緊相連不分離的動作,形成迥異奇幻的風格。圖/身體處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