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科研能力提升,首都醫科大學是怎麼做的?
高校應該緊抓醫學生的科研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走向臨牀時從容不迫。
撰文 |不器
過去我們評價一名優秀的醫生,要看他的醫術、醫德、醫譽……如今還要再加上重要的一項:醫研。
隨着現代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日新月異的技術變化和發展需求,越來越要求臨牀醫生需要具備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醫生對疾病的認識和診治水平,還能推動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醫療技術的發展。
然而,當前我國臨牀醫生在科研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兩個方面,表現堪憂:一是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不足,二是科研成果轉化爲臨牀應用的效率不高。
這也折射出,醫療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對科研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醫院在臨牀工作和科研工作時間分配方面的經驗不夠,科研資源分配不均,基層醫療機構科研條件有限,科研激勵機制不完善,缺乏足夠的支持和鼓勵。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醫學創新和臨牀實踐的深度融合。
具體來講,臨牀科研能力是指醫生在臨牀工作中運用科研思維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包括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如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還包括科學問題的發現、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團隊合作和項目管理等綜合素質。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能實驗室幾位專家從基礎教育層面分析了提升臨牀科研能力的策略與路徑,並且給出了具體建議。他們認爲:
“科研應該從娃娃抓起”,在求學階段,應該鍛鍊醫學生的科研能力。只有具備出色科研技能的臨牀醫生才能推動診療服務更加個性化和精確,從而提升醫療品質。科研成果的涌現也爲醫學界引入創新的理論和方法,促進醫學科學向前發展。另外,參與科研工作有助於醫生形成持續學習的習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這對他們的職業生涯和醫學教育體系的更新都極爲關鍵。
要想提高臨牀科研能力提升,應該採取以下策略:
第一,重視平臺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科研平臺是提升臨牀科研能力的基礎。科研平臺應具備先進的實驗設備、規範的管理規章和完善的人員獎勵機制。通過制度化、流程化和標準化的管理,確保科研活動的高效和規範進行。
第二,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是提升醫研能力的關鍵。應通過在崗培訓、交流競賽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並建立多學科合作的教學團隊,形成橫向合作網絡和縱向銜接體系。
第三,創新實驗開發。緊密聯繫臨牀的創新實驗開發是提升醫研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設計和實施與臨牀需求緊密結合的科研項目,提高學生的臨牀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科研創新激勵機制。建立科研創新的激勵機制,如將科研參與作爲學分的一部分,鼓勵學生申請科研資助,組織科研競賽和成果展示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第五,醫研能力考覈體系。構建針對關鍵能力點的醫研能力考覈體系,如科學研究能力、論文撰寫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通過系統的考覈和評價,促進學生醫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首都醫科大學爲例,就爲學生以及附屬醫院提供了很好的臨牀科研能力提升的實踐路徑。
實踐基地的建立: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實踐表明,依託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可以有效提升醫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基地配備了與科學研究同步的一流儀器設備,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科研資源和實踐機會。
師資培訓與導師資源的創新:基地通過在崗培訓和國際交流,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同時,引入跨學科、臨牀師資,建立了多學科合作的教學團隊,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科研指導和實踐機會。
創新實驗與臨牀結合:基地通過開發與臨牀緊密結合的創新實驗項目,如人體機能學實驗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瞭解醫學臨牀的實際操作過程和難點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臨牀操作能力和診斷思維水平。
科研創新項目的開展:基地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創新項目,如神經-肌接頭傳遞時間測定模式的研究,通過實際操作和團隊合作,學生的醫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科研成果的展示與交流:基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研競賽和學術交流活動,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科研成果的平臺,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自信心和影響力。
臨牀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創新實驗、激勵機制和考覈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施策。當前,醫學教育正面臨着從傳統的經驗教學向以學生爲中心、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模式轉變。臨牀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這一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未來的醫學教育發展奠定基礎。
首都醫科大學擁有22所臨牀醫學院(其中20所爲附屬醫院),其中不乏北京宣武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等名院。每年衆多畢業生都有機會分流到這些醫院實習和工作,對這些學生提前抓科研能力教育,將幫助他們提前適應臨牀科研工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醫學領域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通過加強臨牀科研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醫生的國際競爭力,使他們能夠在國際醫學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爲國家爭光。
參考文獻:
[1] 李利生,童學紅,崔豔秋,等.創新基地支撐下的臨牀醫學生醫研能力提升策略與路徑[J].基礎醫學教育,2023,25(11):973-976.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23.11.11.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