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腫瘤 vs 惡性腫瘤
作者:方僑
如今,癌症是全球疾病首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患癌帶來的心理危機已經成爲了懸在患者家屬頭上的一把“利刃”,這就讓“癌症病情告知”成爲了患者家屬的一門必修課。
爲了避免讓患者承擔過重的心理負擔,有經驗的病友會建議,在決定向患者告知病情時,可以用“腫瘤”來代替“癌症”。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患者在心理上更易於接受,“腫瘤”不會像“癌症”這兩個字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刺激。
既然如此,那麼究竟什麼是惡性腫瘤?什麼是良性腫瘤?它們和“癌症”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只需要兩個簡單的公式,就可以理清這三者之間的聯繫:
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癌+肉瘤
我們生活中普遍提到的“癌症”,指的其實就是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ur)。比起惡性腫瘤,並沒有那麼可怕的良性腫瘤(benign tumor)是指無浸潤和轉移能力的腫瘤。那麼相對的,惡性腫瘤就是有浸潤能力,且易轉移的腫瘤。
那麼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具體有哪些區別呢?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
接下來,我們就分別聊一聊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這些區別。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最直觀的區別就是治療效果上的不同。良性腫瘤一般易於治療,且治療效果較好;而惡性腫瘤對於機體的危害較大,治療措施複雜,效果尚不理想。
而對於腫瘤本身來講,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最明顯的區別是:生長速度的不同。良性腫瘤的生長速度往往要比同位置的惡性腫瘤生長速度更慢。
腫瘤的生長速度主要取決於腫瘤的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低,生長速度越快。腫瘤的分化程度指的是,腫瘤組織在形態和功能上與某種正常組織的相似之處。簡單來說,就是細胞的形態是否易於辨認,易於向正常組織分化。
良性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更高,更易於辨認分化的方向,也就更容易治療。而惡性腫瘤通常是低分化,甚至未分化。這些分化程度很低的細胞與正常組織差異巨大,難以判斷相應的正常發源組織,就難以“對症下藥”。
腫瘤的生長方式主要有三種:膨脹性生長、外生性生長及浸潤性生長。
良性腫瘤多呈膨脹性生長,隨着體積增大,腫瘤推擠但並不侵犯周圍組織。因爲良性腫瘤通常周圍會形成完整的包膜,這讓它與周圍的組織分界比較清楚,所以良性腫瘤在觸診時常會被推動。這種生長方式對周圍局部器官、組織的影響,主要是擠壓。
而惡性腫瘤通常呈浸潤性生長,腫瘤細胞將可以“長驅直入”,並會破壞周圍的組織(包括組織間隙、淋巴管或血管)。由於惡性腫瘤並沒有完整的包膜結構,也就與周圍的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界限,這也是我們攻克惡性腫瘤最大的難關——易轉移、易擴散。
外生性生長,就是發生在體表或體腔內的腫瘤,以乳頭狀、息肉狀、菜花狀等形狀向表面凸起。這種生長方式,無論是在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中都有可能發生,但惡性腫瘤在外生性生長的同時,往往也會伴有浸潤性生長。
外生性惡性腫瘤,由於生長速度快,腫瘤中央位置的血液與營養供應不足,將會使腫瘤細胞易於發生壞死。而良性腫瘤生長速度較慢,通常來講不會發生壞死。所以,不要以爲腫瘤細胞壞死是一件好事,腫瘤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反而可能是惡性腫瘤正在迅速生長的信號!
由於良性腫瘤分化比較成熟,發展較緩慢,且只在局部生長,不會浸潤與轉移,除了一些特殊部位(如:腔道或重要器官等)會表現較爲嚴重的壓迫或阻塞外,對機體的影響較小。一般情況下,良性腫瘤的治療手段通常爲手術切除,且手術預後良好,大多不影響健康。
而惡性腫瘤分化程度較低,生長迅速,不僅會發生壓迫和阻塞,還會引發潰瘍、出血、穿孔等併發症。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案比較複雜,效果也不如良性腫瘤理想,且容易復發與轉移,患者的死亡率高,生存率低。
在治療手段方面,並不是所有良性腫瘤都需要通過手術來根治。許多良性腫瘤只需要定期隨訪,觀察生長速度,並不需要特殊治療,或只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對於部分良性腫瘤或體質較差的患者,手術治療的成本遠遠高於治療的效果,反而變成了過度治療。
惡性腫瘤也並不是都無藥可救,如今,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癌症治療“三板斧”——手術、放療和化療外,越來越多的治療手段魚貫而出,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層出不窮。這些治療方法的出現,讓惡性腫瘤從“無藥可救”變成“擇藥而醫”,大大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
對於良性腫瘤,我們不能因爲它的“溫良”,就對它掉以輕心。因爲即使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發生惡變,發展爲惡性腫瘤。所以千萬不要因爲輕視了良性腫瘤而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對於惡性腫瘤,我們也不能因爲它治療困難大,預後效果不理想,而對它產生畏懼心理,放棄治療的希望。
生活中,許多人對於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還存在着誤區。人類不能被疾病打敗,更不能被無知打敗。這就需要家屬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健康觀念和治療信念,謹遵醫囑,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患者來說,腫瘤無論良、惡,都要學會放平心態去面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對於家屬,除了“病情告知”這門必修課,更重要的是要讓患者時刻保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樂觀地去面對疾病,緩解恐懼與焦慮情緒,無論是哪一種腫瘤,人類都應該把生命的權利握在自己手上。
參考文獻
[1] 腫瘤學概論 第2版
[2] 病理學(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