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快評|助“失能一人”,免“全家失衡”

提高失能照護水平,更好實現老有所養。這是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福利會副主席、黨組書記、秘書長張曉敏建議,加快形成面向失能老人的高質量全週期照護體系。

常言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在生活無法自理的同時,往往伴隨着認知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疾病,讓家人照顧力不從心,在工作和經濟方面的壓力瞬間加大。同時,照護失能老人也超出了社區的護理能力,對養老機構的診療、救護功能及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失能老人照護水平,涉及五個關鍵問題——照護誰、誰照護、在哪裡照護、怎麼照護以及誰出錢,這些都不是一兩個部門就能解決的問題。像“照護誰”,也就是精準識別失能老人,有關部門需要組織力量合理制定標準,通過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爲家庭和老人精準提供服務,以避免政策瞄偏。

至於“誰照護、在哪裡照護、怎麼照護”,各地也有不少嘗試,但失能照護工作尚存不足。比如,服務供給不足、保障力度不夠、服務人員缺乏、老年護理髮展支持力度不夠等。未來,還需進一步以醫療和學術機構爲指導主平臺,各類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機構等爲實踐主陣地,積極爲家庭提供照護能力指導和補充的照護體系,爲失能老人提供全鏈條的長期照護服務。

“誰出錢”的問題,也要積極探索多元化渠道。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靜安區副區長龍婉麗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完善社區護理服務體系,並充分考慮不同類型家庭的支付能力,機動使用稅收優惠、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政策工具,將家庭(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潛在需求轉化爲有效需求。

失能老人高質量全週期照護體系的形成,有助於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能更好滿足失能老人護理需求,在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可減輕家庭負擔。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