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化工巨頭合併如箭在弦 總資產將逾1.4萬億元
(原標題:兩大化工巨頭合併如箭在弦 總資產將逾1.4萬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 陳澤秀 發自北京
近年來一直傳言的“兩化”合併漸趨明朗。9月2日,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在國新辦的發佈會上透露:“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兩家企業的合併正在進行中,要經過內部的很多研究及程序。必要性很強,我們會積極推動這個事情。”
公開資料顯示,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是中國化工行業的兩大巨頭,兩者均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化集團位列第109位,中國化工位於第164位。
從規模上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的體量不可小覷。
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化集團資產總額達到5643億元,中國化工的資產總額爲8439億元,由此看來,兩家企業合併以後,資產總額將超過1.4萬億元。
“客觀上說,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在化工板塊的業務存在高度重合,而且中國化工的化工業務與中化集團的能源、農業業務存在產業鏈上下游關係,所以,從業務關聯的角度看有必要將兩者進行合併重組。”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農業板塊合併率先破冰
今年1月初,中化集團、中國化工發佈消息稱,將各自旗下農化板塊業務注入中國化工集團旗下所屬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用名中化工(上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整合方案,先正達集團將包括先正達股份有限公司、安道麥、揚農化工以及中化化肥等核心資產。6月18日,全球最大農化公司先正達集團宣佈正式成立,標誌着“兩化”農化板塊合併收官。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先正達集團的成立,意味着“兩化”圍繞產業鏈條和重點板塊的重組已經開始,預計其他的板塊估計也會採取類似方式進行整合。
“從以往經驗看,央企之間的合併重組,既有吸收合併,也有新設合併。從‘兩化’的具體情況看,估計吸收合併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劉興國預計。
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和黨委書記之後,“兩化”合併的預期不斷升溫。
寧高寧被外界譽爲“併購之王”,其在掌舵華潤集團、中糧集團期間,主導了多起併購重組,使兩家企業得以做大做強。
去年9月,中海油董事長楊華調任中化集團,擔任總經理。楊華曾負責中海油與尼爾森整合工作,他的到來,被外界認爲將協助寧高寧推動“兩化”的實質性合併重組。
2019年“兩化”協同整合有序推進。中化集團發佈的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出,2019年在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合作領導小組的統籌推動下,“兩化”在管理、業務、財務等方面協同整合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兩化”管理層赴江蘇調研,共同召開經理人年會,聯合舉辦進博會專場簽約活動,“兩化一家人”的氛圍越來越濃。
“不做無謂的併購和擴大規模”
“目前中化集團、中國化工加在一起,原創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帶來的銷售不到30%,需要逐步提高這個比例。”寧高寧在9月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兩化”目前的創新轉型還要進一步加強。
劉興國認爲,“兩化”重組的實施,可以更高效配置研發資源,集中突破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促進技術自主、自立與整體實力提升。此外,還能夠提升化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提升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場地位與行業發展話語權;減少國內市場中國企業之間競爭的基礎上,增強中國化工行業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李錦表示,目前中央企業重組的案例已經不少,但在產業、資本與技術層面展開還沒有取得成熟的經驗,需要在這方面突破。“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不是簡單的重組,不僅僅是規模擴大,關鍵是如何發揮重組的效益,寧高寧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希望他能夠探索經驗,樹立標杆。”
寧高寧也在發佈會上強調,中化集團提出了“科學至上”,沒有新技術不投資,沒有新產品不投資,不再去做無謂的併購和擴大規模,而是完全以技術創新進步爲主要發展標準。“現在,依靠大宗產品基本上很難生存,因爲有太多成本競爭、規模擴大、產能過剩的問題。”
不過,要對兩個體量龐大的央企進行整合並非易事。中化集團,擁有員工約6萬人,業務涵蓋能源、化工、農業、地產和金融五大領域。中國化工是中國最大的化工企業,旗下員工超過14萬人(8.7萬名員工位於中國境外),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農用化學品、石油加工及煉化產品、橡膠輪胎、化工裝備和科研設計6個業務板塊。
劉興國指出:“兩家企業在經營理念、企業文化上必定存在差異,這將導致管理團隊的整合與磨合會遭遇一定阻力。同時,由於涉及大量的國際業務,可能需要通過主要國家的反壟斷審查;基於經營模式、地域佈局上的客觀現實,各自旗下資產與業務的深度整合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阻力。”
國企併購重組迎新高潮
專業化整合是央企重組的主要方向,化工行業是今年央企重組的重點行業之一。國資委在2019年底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明確,2020年,要在持續推進“瘦身健體”中更加突出主責主業。同時,重點推進裝備製造、化工產業、海工裝備、海外油氣資產等專業化整合以及煤電資源區域整合。
李錦分析,前些年,不少央企進行了多元化發展,形成了主業、房地產、金融三大業務板塊,但也導致了主業不明、高度分散的問題,甚至一些企業主業萎縮得厲害。這不利於央企承擔結構轉型的任務,也與聚焦主責主業的意圖相背離。
“今年中央提出了‘六保’,其中包括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併購重組是一種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主動做法,其目標應該是圍繞主業,重構產業鏈,提升產業鏈的水平,形成中高端的產業鏈。”李錦說道。
劉興國建議,“兩化”合併重組方案,既要有宏觀的統籌考慮,也要有具體化的操作安排。同時,要搭建一個雙方參與的高層次、高質量、高執行力的合併重組方案實施班子。此外,國務院國資委要加強對兩化合並的指導,並及時協調解決合併重組中遇到的問題。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由國務院國資委牽頭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相關政策將於今年10月底前出臺。“在三年行動方案的推動下,未來可能迎來一個併購重組的新高潮,重組有加快的趨勢。”劉興國說道。
劉興國分析,央企重組將呈現出多路推進的特點,既有央企之間的戰略重組,也有央企之間和央企內部的專業化整合;既有央企對地方國企的併購重組,也有央企對民營企業的併購重組;既有同類業務的橫向整合,也有沿產業鏈的縱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