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視界》矽谷抄襲大陸?

對大陸民衆來說,一隻手機在手,甚至一款微信APP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出門,預約「滴滴打車」,通過互聯網定位所在地,打車平臺自動篩選最近的司機來接送,到達目的地後,通過微信即可完成支付。吃飯,通過「大衆點評」可以篩選口味、服務、環境均可的「星級」餐館就餐,亦可通過「美團外賣」或「回家吃飯」訂餐,半小時左右,附近的餐館或民衆家裡的廚房就能送過來,交易不用現金,微信或支付寶買單即可。

赴外旅遊,通過手機APP可以完成攻略、機票、酒店、旅行團預訂一條龍服務。甚至去市場買菜、在街頭買便當,都可以用手機「掃一掃」結算。

這引得美國效仿。即時通訊服務Snapchat和Kik,通過讓用戶使用智慧手機的攝像頭拍照,使用條碼來連接使用者和分享資訊;Facebook正在Messenger應用中植入約車和支付功能;Facebook與Twitter都已推出了視頻直播服務。這些技術在大陸已流行。

爲什麼大陸能夠在此波全球移動浪潮中逆襲?原因有四:一是後發優勢。許多大陸民衆第一臺上網設備就是智慧手機,直接接入移動互聯網,大大縮短了從PC端過渡到移動端的時間。移動互聯網的易帶、便捷性又大大激發了社會需求。

二是政策環境。當前經濟下行,大陸政府積極培育新動能,創新創業政策因應而生。「雙創」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勵了社會創新,大陸社會整體和個人創造力也被大大釋放。個人資產經過幾十年的孕育發展已初成規模,資金市場快速成熟。

三是大陸巨大的消費潛力是動力來源。淘寶「光棍節」、京東「815活動日」銷售金額屢創新高,顯示大陸消費市場內在空間廣闊,移動互聯網進一步促進了民衆消費慾望,也改變了民衆消費習慣。

四是競爭帶來的效應。大陸互聯網四巨頭(BAT+京東)爭相推出新的服務模式,一些中小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也在奮力求新求變。大、中、小互聯網公司互補、競爭格局推動了互聯網市場整體不斷髮展。以微信爲例,作爲一款移動社交軟體,微信已經將相關功能開發到了極致,但仍有創業者認爲,互聯網社交服務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挖掘,並潛心研究超越微信的社交服務新模式。

據統計,大陸移動互聯網用戶達9.8億。10到29歲的青年羣體佔據51.3%,而社交、資訊、娛樂成爲三大最主要的使用場景。

未來大陸移動互聯網市場還將有更多潛力待開發,除了三大需求之外,移動醫療、移動教育、VR直播領域都會有可見的創新和服務模式涌現出來。矽谷已經開始「抄襲」大陸了,臺灣是否該合作、超越呢?(作者爲大陸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