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通水通出生態大麻煩 金門爆外來魚種入侵危機

田埔受水池內出現的第二大宗外來魚種,就是福建餐條。圖/民衆提供

金門自2018年起向大陸買水,兩岸通水第6年,每天引入2萬噸優質大陸原水,兩岸通水雖解決金門棘手的旱災,卻也衍生另一危機,就是有外來魚種包括兇狠的紅鰭鮊(俗稱總統魚)與餐條等魚苗、魚卵,隨着原水進入金門的水域,造成原生物種消失與危害。

長期從事金門魚種覆育與研究的陳光耀表示,他在3年前,某次在金沙水域一帶做大鱗梅氏鯿的覆育研究,意外發現紅鰭鮊蹤跡,當時覺得奇怪,因爲金門從沒有這種魚,後來溯源找到大陸引水的受水池,才確定魚是透過大陸原水途徑闖入金門。

「日月潭總統魚面臨外來種泰國鱧(魚虎)的生存壓力,總統魚來金門後也造成金門原生淡水魚大鱗梅氏的壓力,真的很諷刺。」陳光耀說,某日他與幾名同仁想說,去看看受水池情況,以爲受水池應該很乾淨,沒想到丟個小魚籠進去,10分鐘就抓到滿滿的魚,讓人嚇一大跳,後來確認經由引水進入的外來魚最少有3種,爲紅鰭鮊、餐條及尼羅口孵魚。

爲了查出這些魚種,陳光耀比對大陸晉江山美水庫的魚類,後來才發現這些魚種是經由大陸原水進金門,他說,其實這件事,早就不是秘密,包括金門縣自來水廠,甚至中央都知曉,水廠還會派人定期到受水池打撈。陳說,目前雖確定有3種,但他預測再過幾年,數量將更多,明年他會到受水池進行物種研究。

據瞭解,曾有釣友到斗門溪與光前溪一帶釣魚,也發現總統魚蹤跡,當時大家覺得沒看過,還拍下照片傳給陳光耀成立的「再生魚坊」詢問,得知是總統魚後,不少人會去釣來吃;總統魚性情兇猛,屬肉食性魚種。

陳光耀說,他發現通水後,金沙水域的大鱗梅氏鯿數量逐漸減少,追蹤發現,兩岸通水地田浦的受水池,理論上應該是沒有魚,後來發現裡面竟出現爲數衆多的外來魚種紅鰭鮊與餐條,這些魚在金門自行繁衍,又隨着水抽往其他水庫,流往其他水域,目前金沙溪水域都能發現蹤跡,值得正視。

議員董森堡指出,自來水廠接獲通報原本有派人去打撈,撈了才發現,受水池內的魚又大又多,已有穩定族羣,當地民衆甚至有人撈到50公分以上的成體總統魚。從魚身的長度預估應是通後不久後即入侵受水池,顯見當初縣府的隔離配套措施沒做好,濾水系統空隙太大,以致於外來種魚類人侵金門淡水水域,這些魚類如果沒有斷源,要根絕恐怕就像在金門要移除孔雀一樣困難重重。

董森堡提到,就目前水廠提供的資料顯示,金門瓊林水庫、蘭湖、陽明湖、太湖、金沙水庫及金沙溪流域、榮湖水庫、山西水庫、田浦水庫都受大陸引水影響,出現具有攻擊性高與掠食性淡水魚類,造成金門原生淡水魚類與其他水生生物面臨生存危機,相關單位必須拿出對策解決,以免後患無窮。

一名自來水廠退休員工表示,他們的確發現大陸原水夾帶着魚苗、魚卵,前幾年金門乾旱需要「救命水」,原水帶着魚卵無法避免,雖有研究如何攔截,或過濾原水的網子多幾層,但效果不彰。

兩岸通水的受水池,因爲大陸原水都是先存放在此,連帶的大量外來魚種的魚苗與魚卵在此繁衍成長,數量相當驚人。圖/民衆提供

陳光耀因爲做做大鱗梅氏鯿的覆育研究,意外發現外來魚種紅鰭鮊與餐條的蹤跡,圖爲餐條魚。記者蔡家蓁/攝影

有自來水廠的員工在進行田埔受水池的外來魚種清除時,就抓到身長約70公分的紅鰭鮊。圖/民衆提供

兩岸通水的田埔受水池中有不少外來魚種,圖爲研究人員到受水池移除魚種,發現有不少小魚。圖/民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