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時評】移風易俗 讓文明之光灑滿“希望的田野”

移風易俗

讓文明之光灑滿“希望的田野”

楊木森

“萬民鄉風,旦暮利之”。鄉村要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整治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推動移風易俗,豐富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移風易俗,需要立足鄉情,因地制宜,科學引導,並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推進基層文化建設沿着正確方向發展。

示範引領,譜好文明新風主基調。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在廣大農村,要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幹部和鄉賢的模範帶頭作用。特別是黨員幹部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制度,帶頭做移風易俗的宣傳者、踐行者、監督者,從自身做起,從親屬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身邊的羣衆。通過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尚。同時發揮鄉賢及老人協會等作用,旗幟鮮明地反對講排場、擺闊氣、大操大辦“紅白喜事”,反對盲目攀比等不正之風。要大力營造厚養薄葬、喪事簡辦、孝老務實的文明新風。

推陳出新,借力村規民約促提升。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千差萬別,農村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傳承下來的村規民約,對廣大農民有着深遠的影響。村規民約制訂過程中既要符合本村的實際情況,有利於具體問題的解決,同時又要注重與時俱進,引入新風尚,及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移風易俗等內容融入村規民約,並採取羣衆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加以推進,在潛移默化中讓移風易俗觀念深入民心。移風易俗是爲了人民羣衆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在尊重羣衆意見和鄉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斷推陳出新,借力村規民約,進一步引導廣大羣衆養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風俗習慣。

以人爲本,營造崇德向善好氛圍。“風俗者,天下之大事也。”鄉風民俗絕非小事,反映一個地區羣衆的經濟文化及精神狀態,推進移風易俗是對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的切實迴應。當前,一些農村出現蓋大房子、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給廣大農民帶來沉重負擔,許多適齡男青年討媳婦難,農村單身男青年數量與日俱增,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是民心所向、民生所指,既能夠讓人們摒棄繁雜儀式,迴歸真誠交往的本質,又有助於理順鄉村內在文化與社會結構,形成現代文明的生活風尚,讓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在鄉村蔚然成風,譜寫環境優、生態美、鄉風淳的農村新畫卷。

來源:網信曲陽

編輯:周遊

校對:艾辰

審覈: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