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提案公糧收購漲價 農業部:非最佳解方

在野提案公糧收購價提高八元,農業部指出,目前生產量已超產約廿萬公噸,若公糧收購價增加,恐造成搶種,漲公糧非最佳解方。本報資料照片

近期朝野因爲公糧收購價吵翻天,在野提案公糧收購價提高八元逕付二讀,因共識不足,昨天進入朝野協商。農業部指出,目前生產量已超產約廿萬公噸,若公糧收購價增加,恐造成搶種,漲公糧非最佳解方。不具名貿易專家表示,臺灣公糧近年已爆倉,當務之急應是加強行銷,增加去化。

立委楊瓊瓔表示,農業部提出的新措施與提高公糧收購價格並不衝突。公糧收購價格十三年未調漲,但是十三年來基本工資漲幅五十三.六四%、物價指數上漲超過十五%,其他如農藥、肥料上漲近二十五%,農民在工資、農藥等方面都已入不敷出,公糧價格再不調漲,對農民不公平。

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出,立委提案公糧收購價格調漲八元,但整地、秧苗、肥料、農藥、地租等產業鏈生產成本都會因公糧收購價格提高而隨之調漲,農民收益反而會被稀釋。公糧收購價格調漲後也可能收購更多品質不佳的稻米,許多好吃的進口米確實可能和國產米搶市,也會排擠其他農產業的預算而影響其發展。

根據農業部精算,全年稻米生產量約一四○萬公噸糙米,消費量一二○萬公噸糙米,超產約廿萬公噸,供過於求;若公糧收購價增加八元,恐造成搶種,種稻面積預估將從目前廿四萬公頃增加至廿七萬公頃,所需收購經費一九四點六億元,每年至少增加一一三億元。

爲有效提升稻農收益,農業部推出「一集」爲精進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引導農民加入集團產區促使契作價格提高;「二轉」爲引導特定區位內的第一期作原種稻面積轉爲種植旱作雜糧舒緩用水壓力;「三加三」爲提高水稻收入保險優質加強型目標價格,增加對種植優質稻米的農民收益保障,促進稻米產業升級提升消費拉力,以及開發多元米糧加工品加強米糧加工品外銷,引導糧商提高收購價格購買所需自營糧,也實質提高民糧價格。

不具名貿易專家表示,臺灣稻米生產最大的問題就是種米的人太多,透過大區輪作或休耕減產的效果都很差,除了引導稻農轉作其他作物外也要想辦法出口,但並非像過往以低價將品質不佳的公糧米外銷去化,而是由貿易商或政府主導,用臺灣優質的米打開新興市場,外銷一來能去化過多的儲糧,也能減少公糧收購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