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上掛着約10個攝像頭”,監控應給人安全感而非壓迫感

近日,山西省垣曲縣一處立杆上密佈攝像頭的場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熱議。

視頻畫面中,道路立杆的臂長上,攝像頭與照明設備交錯林立,目測近 10 個攝像頭分別對準正反兩個方向,而立杆所處之地四周荒涼。視頻發佈者表示,此地遠離城區,如此密集的攝像頭着實少見,他覺得比較新奇。

必須承認,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對提升公共安全、優化交通管理、輔助執法工作、加快應急響應、保護公私財產以及監督社會行爲等方面,發揮着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然而,攝像頭數量的日益增多,也滋生出一系列問題。隱私侵犯的隱憂如影隨形,技術漏洞與誤判風險客觀存在,這些都如同陰霾,在公衆心頭籠罩下不安的陰影。

就拿此次報道中密佈攝像頭的場景來說,不少人心中不禁泛起疑慮:會不會出現過度抓拍違章的情況?對此,當地相關部門迅速回應,稱事發路段臨近省界,這些攝像頭分屬交警、公安局等部門,其用途在於正常監控、抓拍以及測車流量等,不會出現過度抓拍違章的現象。

一般而言,省界路段大型車輛往來穿梭,川流不息。從管理的實際需求考量,多個部門基於各自職責安裝攝像頭,可以理解。然而,如此高密度的攝像頭佈局,引發公衆的重重疑慮也在情理之中。在大衆的認知裡,攝像頭總是與個人隱私以及可能面臨的處罰緊密相連。當近十個攝像頭扎堆出現,人們難免擔憂自己會遭遇過度抓拍,甚至產生個人隱私被侵犯的隱憂。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在信息時代,隱私保護已然成爲公衆關注的重中之重。

要驅散公衆心頭疑雲,相關部門不能僅作簡單用途說明,而應開展深入、細緻的溝通解釋工作。一方面,需詳盡闡述如何通過完善制度與運用先進技術手段,確保攝像頭合理合規使用,杜絕過度抓拍,切實保障公民隱私安全。另一方面,在設備安裝規劃中,要秉持科學合理原則,充分兼顧公衆感受與實際使用效果。

作者:關育兵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