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直播爆了!迴應造車虧損:沒有聽說有一家是掙錢的

2024.04.18

本文字數:3001,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導讀:針對性價比問題,雷軍迴應稱,今天純電轎車市場從來沒有聽說有任何一家企業是掙錢的,基本上離譜的一輛車會虧十幾萬。

作者 |第一財經 呂倩

4月18日,小米集團(1810.HK)創始人雷軍在抖音直播,介紹小米汽車交付中心,以及小米汽車SU7具體配置。該輪直播持續兩個小時,開播兩分鐘觀看量即破千萬,至直播結束,全場點贊量達1.8億。

現場,雷軍先與三位購買者交流,介紹小米汽車工廠是現代化工廠,主要工藝是全自動化生產,很多城市創始版交付已經結束。今天開始,北京、深圳本地已開始正式版本交付。目前小米汽車在全國有29個城市開通了交付中心,到今年年底,範圍預計會到40個城市。雷軍稱29個城市已經覆蓋了新能源汽車95%的市場。

總結小米SU7上市這20天的感受,雷軍稱:“這20天,小米SU7實在太火了,火到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膽。20天過去了,緊張的心情稍微放了放,因爲感覺小米SU7在全民公測的壓力下扛住了。可以說小米SU7第一階段算是成功了。”

雷軍也提到目前所面臨的挑戰,他稱,“今天的核心問題是銷量比預計的高出3到5倍,這是我們非常痛苦的一點。”雷軍表示已緊急召開供應商大會,交付問題正在儘快改善。

至於外界關注的小米汽車會不會做SUV,雷軍並未直接否認,他稱“這個問題回答不了,需要保密。”但在迴應是否做越野車問題時,雷軍直接表示:暫時沒有計劃,長城越野車做得挺好,小米進汽車行業應該與所有同行一起合作,一起把產業做大,而不是每件事情都去做。

今日港股收盤,小米集團股價16.38港元,漲0.61%。

車企大佬學雷軍“卷流量”

雷軍此次抖音直播的觀看人數規模折射出其個人流量與熱點效應,自小米集團成立以來,雷軍個人即成爲集團影響力的代表。

自小米集團披露入局智能汽車領域,其打法、策略、風格均呈現出明顯的雷軍風格——高調、密集、互聯網化,與小米手機風格如出一轍。

在雷軍看來,小米自創立以來,只幹了一件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法,改造傳統制造業,實踐並豐富“互聯網+製造”。該方法論如今也延續至雷軍“最後一次創業”的汽車製造領域,在其看來,小米最大的優勢就是有一大批用戶的信任,超5億的小米手機用戶,超950萬用戶擁有5件以上小米智能設備,“只要有1%的小米核心圈層用戶願意購買,小米汽車就擁有很大勝算。”雷軍稱。

對於雷軍的營銷策略,此前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表示:不要跟雷軍比營銷,能把小米手機賣成幾百億,絕對不是一般人。360創始人周鴻禕在直播中表示,小米營銷做得很好,把很多同行司空見慣、習以爲常,以爲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重新包裝了一下告訴了用戶,“小米應該成爲所有新能源車製造商的營銷師傅。”周鴻禕稱。

小米SU7發佈會之前,雷軍便在戶外掛上致敬各家車企的廣告,一度引發刷屏。SU7正式定價的發佈會上,雷軍請來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蔚小理三位掌門,五位汽車行業人士於發佈會現場並排坐的圖片一度被製成表情包傳播於社交媒體。

小米汽車SU7幾乎所有動態,都有雷軍與微博粉絲互動的痕跡,如直接在微博詢問網友對SU7還有哪些疑問、小米汽車交付中心第一批城市意見徵詢、小米SU7發佈會網友關心問題徵詢等。

雷軍流量打法所帶來的熱度吸引了車企大佬涌入直播間。3月26日,周鴻禕和哪吒汽車CEO張勇聯合直播。3月28日,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與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吉利衛星超級工廠開啓線上直播。4月14日,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直播測試星紀元ET的長途高速高階智駕能力。

尹同躍在直播中稱,“這次(直播)也是利用新的互聯網思維,向餘承東學習、向雷軍學習,怎麼樣親自去講解、去介紹(車型)。”“逼着我60歲老漢參加直播。”

15日,魏建軍開啓首次直播,並表示“以前(長城)都是光幹不說,沒有運用好互聯網和媒體。我會起表率作用,主動與網友交流。”同日,極越CEO夏一平和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開播,在直播間體驗最新極越01。

今日直播,雷軍與魏建軍直播連線,雙方對彼此的小米SU7與長城坦克700進行了互評,並約好在北京車展進行交流。

車企老闆們密集嘗試直播形式的背後,是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紅海般的競爭狀態。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 安聰慧此前表示:2024年整個行業一定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淘汰賽已經開始,可能比大家預期的更加提前。今年對於汽車企業而言,沒有任何犯錯的餘地。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虧損問題無可避免

2018年小米上市後,小米集團早期投資人尤里·米爾納向雷軍提出一個問題——小米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裡?雷軍答:未來小米將把你看到的一切連接上網,小米成長的空間將不可限量。

彼時,雷軍所謂“連接”指的是智能生活,但到了2021年年初,這個“未來”被加入了智能汽車。雷軍與團隊當時做決定的論據並非造車的必要性,而是不造車的理由。

在雷軍與團隊看來,手機行業已進入成熟存量競爭階段,車是最大的個人消費品,智能汽車就是當下最大的風口,智能汽車還是智能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與個人移動設備和居家環境一起組成了完整的智能生活場景。就整個行業而言,彼時消費電子領域幾乎所有的巨頭都紛紛下場佈局,如果小米不做汽車,雷軍擔心小米會淪爲一個失去了成長空間的“傳統公司”。

另外,從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終局來說,雷軍認爲電動汽車的本質已經是“消費電子”產品,“軟件定義汽車”將是競爭的制高點,同時電動汽車也會變成“鐵人三項”的商業模式,未來收入將由硬件、軟件和各類汽車服務組成。進入智能電動時代,汽車工業的內核也將從“機械工業”向“信息工業”和“消費電子”轉變。

雷軍希望小米能夠贏得未來五張“終極船票”中的一張,雖然小米造車相比特斯拉已經晚了十多年,相比國內最具代表性的造車新勢力也晚了五六年,但他認爲現在入局並不晚,因爲汽車是一個百年賽道,電動汽車纔剛剛起步,小米汽車在其看來還有充足的機會。

小米集團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儲備爲1363億元,創歷史新高。2023年年度,小米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增長至67億元(不含與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相關的股票薪酬費用8億元)。

從小米公佈造車項目以來,小米集團投入汽車研發費用已超百億。雷軍表示,小米有足夠的現金儲備應對未來五年任何激烈的競爭。如果有可能,小米會進一步積累現金。在其看來,價格戰並不會影響小米汽車的走勢,“有比手機行業更卷的嗎?”雷軍稱。

但需注意的是,此前雷軍提出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的要求。有消息稱小米汽車的硬件整體利潤率不超過1%,後期靠軟件和生態體系掙錢。該說法目前暫未得到小米官方確認,但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虧損幾乎成爲常態,雷軍也在採訪中表示,目前的電動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只有特斯拉敢漲價。目前純電車,除了特斯拉,很多家都是鉅額虧損。

近日,有消息稱,花旗發佈報告,預計小米集團SU7的交付量4月將達5000至6000輛,全年交付量約5.5萬至7萬輛,預計小米2024年每賣一部SU7平均虧損6.8萬元,整個造車業務合共虧損41億元。

對此消息,小米集團相關人士在微博迴應稱:“這一信息可能偏差較大。”九鼎投資製造業一部董事總經理李建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比前期巨大的研發投入,車企第一款車的毛利率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市場反饋,大家是否認可。

今日直播上,雷軍也迴應性價比問題稱,今天純電轎車(市場)從來沒有聽說有任何一家(企業)是掙錢的,基本上離譜的一輛車會虧十幾萬。所以在一個鉅額虧損的行業裡,大家真的不要談性價比。

微信編輯| 高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