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害手變形 醫示警3狀況:把握搶救黃金期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常困擾於手部關節腫脹、疼痛。(AI示意圖)
45歲的杜姓婦人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右手掌指關節因而變形,除腫脹痠痛,連握個杯子,手都打不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手術置換矽膠關節與修補受損組織,右手才終於能再張開。醫師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們若有手指突發性地伸不直、關節變形惡化,或用藥依舊疼痛等警訊,應儘早求診手外科,在關節、韌帶尚未被嚴重破壞前,適時手術矯正,以挽救更多手部功能。
收治婦人的手外科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教授陳思恆表示,婦人是經風溼科醫師轉介到他的門診,經診治發現她的掌指關節變形脫位,且有伸指肌腱脫位等情形,導致她無法正常開闔手指,嚴重影響生活。
杜姓婦人在手術前右手關節變形、脫位,無法正常開合等動作。(圖/陳思恆醫師提供)
陳思恆表示,經討論後,婦人決定接受手術,置換了矽膠關節、修補橈側韌帶,將伸指肌腱復位,並移除橈尺關節骨刺,術後再經復健3個月,婦人的右手手指終於可以正常張開,手指的偏移情形也大幅改善,讓她可以拿握水瓶;或頭好癢,想好好抓一抓、洗個頭也OK,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陳思恆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因自己身體的抗體會攻擊自己組織的免疫疾病,主要攻擊對象是四肢中小型關節的滑膜,導致滑膜與關節慢性發炎,因而讓關節周圍的韌帶或肌腱的接點斷裂,引起關節脫位變形。患者的關節軟骨會因磨損,而逐漸減低關節的活動度。
陳思恆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雖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但好發於中年婦女,初期症狀以關節腫脹、疼痛爲主,時而合併晨間起牀時感到關節僵硬,且發作的關節通常爲對稱性;後期隨着病程進展會逐漸破壞關節軟骨、甚至硬骨,最終導致關節變形及活動度喪失。
杜姓婦人經由手術置換矽膠關節與修補受損組織,加上3個月的復健,右手手指可正常伸展。(圖/陳思恆醫師提供)
陳思恆指出,現代風溼免疫科的藥物治療已相當進步,但有時仍會有患者有部分手部功能缺損。手外科的手術可以針對缺損的功能進行重建,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陳思恆建議,如果有手指突發性地伸不直,或感覺關節變形逐漸嚴重,或藥物使用達到極限仍有手部疼痛等情況,可儘早求診手外科醫師,以避免手部關節過度惡化或者肌腱韌帶斷裂過久等情況,影響後續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