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千里眼” 護航候鳥遷徙“回家路”
在遼寧省法庫縣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期,白鸛、東方白鶴、大天鵝等17種約8萬隻候鳥在此停歇覓食。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在青海省烏蘭縣茶卡區溼地,成羣的黑頸鶴、赤麻鴨等十餘種候鳥前來“做客”。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11月上旬,一羣鷺鳥在遷徙途中停留在安徽省霍山東淠河棲息。生態好,鷺鳥歸,多年來東淠河流域已成爲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棲息地。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11月上旬,在雲南省香格里拉市納帕海溼地保護區,黑頸鶴正在漫步覓食。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花江畔,江鷗正在江面捕食魚蝦。近年松花江水質改善,今年入秋後氣溫較高,爲南遷候鳥創造了較長停歇和補給的機會。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一羣大天鵝飛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花海鴛鴦湖越冬棲息。近年,青海省氣象局積極開展湖泊、溼地等生態要素觀測,進一步做好生態氣象保障服務。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在被譽爲“中國最大內陸高原鹹水湖”的青海湖,其代表性候鳥之一的“紅嘴鷗”,正成羣結隊在清澈見底的湖面上靜靜漂浮。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在江西省餘干縣境內的鄱陽湖溼地,成羣候鳥低飛覓食。每年10月底至11月底,餘干縣氣象局及時發佈候鳥生態旅遊氣象服務專報,做好生態、旅遊氣象服務。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的小河口保育區,小天鵝、鴻雁、灰雁正嬉戲游水。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 (歐陽易佳)北風起,雁南飛。每年候鳥遷徙季,數以萬計的冬候鳥從繁殖地飛往我國各地停歇、補給,爲接下來的長途旅行儲存能量。我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爲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鳥跨境遷徙的重要通道。全國共有鳥類1445種,約佔世界鳥類總種數的六分之一,其中具有遷徙習性的鳥類達800多種。
候鳥飛去哪?飛多遠?中國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建成由252部S波段和C波段新一代天氣雷達構成的世界最大雷達監測網,覆蓋大部分國土。利用組網雷達回波可以完整描述空中生物的遷飛過程,即從一部雷達視線範圍消失後,它們將出現在周邊雷達有效探測範圍。此外,利用識音器、衛星光譜特徵等手段,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與組網天氣雷達結合,可更精準地捕捉空中生物軌跡。
上述負責人說,通過算法識別出雷達數據中的鳥類後,可獲取關於鳥類遷徙密度、飛行速度和方向等信息。藉助雷達“千里眼”的幫助,這些信息不僅能夠幫助觀鳥者制定觀鳥日程和計劃,也有助於科研工作者更加精確地追蹤這些千里飛越的鳥兒,深入探究候鳥遷徙規律,確保它們的棲息地和遷徙路徑得到妥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