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業有所從、住有所居……把件件實事辦進羣衆心裡——幸福底色更加亮麗
(原標題:老有所養、業有所從、住有所居……把件件實事辦進羣衆心裡——幸福底色更加亮麗)
天下之大,黎元爲先。一座幸福之城,須有鮮明的民生底色。
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不斷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全力改善居民住房環境……“教育”“就業”“住房”每個詞背後所對應的數據,濃縮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在各族羣衆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嚮往中,西藏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臺,一筆筆民生支出相繼落地,彰顯出自治區黨委、政府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執政理念。
老有所養——
從“有保障”到“更完善”
“福利院裡傢俱、生活日用品都給我們配備好了,吃飯有食堂、衣服有人洗,而且有工作人員專門照顧生活不便的老人,有醫務人員爲我們看病送藥……能在這裡享受免費的集中供養,沒想到我的晚年生活會這麼幸福。”朗嘎今年79歲,老人原本有兩個兒子,但都遭遇了不幸,社區瞭解情況後將老人接到了拉薩市城關區社會福利院。
“福利院裡像朗嘎一樣的老人不在少數。”城關區社會福利院副院長扎西繞旦告訴記者,得益於集中供養服務政策,各社區工作人員會詳細瞭解排查轄區情況,向民政部門上報失孤、自理能力差、收入無保障等老人的情況,經協商後,由各轄區福利院統一安排接收,讓老年人安度晚年。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如何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爲、老有所樂,是一道現實課題。近年來,自治區着眼養老服務實際工作,出臺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實施方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運營管理辦法、農村幸福院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投資建設80家特殊困難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養盡養”。
截至2023年底,已有6200名有意願的困難老人實現了集中供養,有效保障了政府兜底特殊羣體的養老服務。同時,拉薩市、昌都市先行先試,探索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切實推動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升級。
業有所從——
從“有就業”到“就好業”
“我很開心自己能掌握一門技術,不再是隻能幹一些簡單的體力活兒,收入有了明顯增加,家裡也脫貧了,未來的日子充滿希望。”原本在餐館當服務員的拉姆免費參加了中式烹調師培訓班,經過努力,她不但拿到中式烹調師初級職業資格證書,還被培訓學校評爲優秀學員。培訓結束後,拉姆在家鄉開起了藏餐館,月收入9000元以上。
就業是民生之本。自治區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強化優先導向,持續提高職業培訓力度和精準度。自治區各級人社部門將西藏新業態新職業發展所需的藏藥材栽培種植、消毒防疫、網絡主播、網店運營推廣、咖啡師等128個職業(工種)納入技能培訓補貼範圍。同時,在充分尊重農牧民培訓和就業意願的前提下,依託農牧民轉移就業實名制系統,詳細摸底羣衆需求、持續擴大職業培訓對象範圍、大力開展精準技能培訓,有效滿足了羣衆學習一門技術、找一份穩定工作的需求。
2021年至今,全區共開展各類補貼性技能培訓35.73萬人次,培訓後近14.3萬人實現就業,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國位居前列。
住有所居——
從“有房住”到“住好房”
“我在這個小區住好幾年了,以前道路到處都是坑,路燈也不亮。現在小區煥然一新,我們住着也很舒心。”高爭花園小區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紛紛點贊。
住房問題,一頭連着百姓,一頭連着經濟社會發展。2024年,自治區將繼續聚焦宜居宜業宜養宜遊,逐步擴大住房保障範圍,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在全區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3.95萬套(戶),改造老舊小區188個。
同時,將全面啓動7個縣城特許經營供暖試點項目,通過政府投資一次性解決全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鄉鎮政府所在地機關事業單位辦公場所、週轉房以及農牧區居民房屋供暖,改善高海拔地區幹部羣衆生活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助力固邊興邊富民。
城市街道乾淨整潔,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垃圾分類穩步推進、改造後的老舊小區環境優美寧靜……漫步在拉薩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文明風景,一幅用文明築城向幸福出發的場景悄然展現在眼前。
一條條飽含溫度的創新舉措,積極迴應着羣衆的“民生關切”,一項項民生實事的落地、一個個充滿溫情的民生故事,化作生動圖景體現在百姓心坎裡、口碑中。隨着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一件件民生實事不斷落地見效,西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雪域高原的幸福底色也必將更加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