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江蘇省勞動模範|李楠楠:90後“朝陽”,用青春守護“夕陽”
在外界眼裡,她是集全國五一巾幗標兵、江蘇省勞動模範、江蘇“最美青年”等榮譽於一身的年輕人;在老人口中,她是貼心的“小丫頭”“小孫女”。一個90後的“朝陽”,來到守護“夕陽”的崗位,獻出無悔的青春。她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區美適心福愛護理院護士長李楠楠。
堅守選擇 做老人“守護人”
利落短髮、精神、爽朗,是李楠楠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個出生於1990年的年輕人在20多歲時選擇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並堅守至今,她的經歷如同她的樣貌一樣讓人覺得“帥氣”。
從小就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李楠楠與老人的關係十分深厚,奶奶是個村醫,在李楠楠小學六年級時,不幸患上癌症,到她初三時便去世了。“那些年,經常看到奶奶在家給自己扎針治療,尤其是癌症晚期階段她非常痛苦,我又太小幫不上什麼忙,心裡很難過。”既想像奶奶一樣學醫,也想照顧像奶奶一樣的老人,懷揣着這樣的夢想,過了幾年,李楠楠考上了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護理專業。畢業後,她順利進入南通一家大型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直到一天回家路上,她路過一家養老護理院,看到門口護工帶着老人在兜風,一下子想起了小時候的經歷,她毅然決然辭掉醫院的工作,走進了護理院。這以後,她一直堅守這個重要的選擇。
擦背、吸痰、通便等護理服務是她的家常便飯。每天早上8點,李楠楠準時開始檢查每位老人的情況;10點半起,根據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分批次進行餵飯,不同的老人需要不同的喂法,喂一名老人至少要十幾分鍾,最多時她要同時照顧4個老人。
多年來,她護理過深度失能的老人,在其精心護理下,老人身上皮膚病基本治癒;護理過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在被“打了幾下”後,絲毫沒有怨言,仍微笑安撫老人,直至老人安心接受治療……從生理到精神的照顧,李楠楠認爲老人最需要的還是理解。
談及選擇,李楠楠說:“醫院工作像‘流水’,病人進出很快;但是護理院更需要我投入情感去陪伴老人,因爲他們進來後一般就不會再出去了。我要讓老人都安心住在這裡,在這兒他們都是我的寶。”
執着獻策 做基層護理員“代言人”
2018年2月,李楠楠當選爲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成爲南通入選的9名代表中最年輕的一位。如何爲所在行業貢獻一份力,她將目光聚焦到基層護理員身上。
同學裡有的在醫美領域工作,也有在體檢中心、口腔診所工作的,不用上夜班,也更輕鬆。“要不要換個工作?”不止一次,李楠楠聽到同學這樣問她。身邊的護理員們是否也面臨相同的困擾?李楠楠發現,周邊的養老院日益增多,但養老機構卻普遍存在招人難、留人難、隊伍不穩定等難題。作爲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之一,江蘇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在2023年末首次突破2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總數接近140萬,按照養老機構1:6配備比例測算,目前專業養老護理員缺口近6萬人。養老行業日益增長的照護需求與專業護理人員供給的矛盾已經擺在面前。“我們院裡的一線護理員中,90後約佔九成,00後也有幾人,一般95後的年輕人流動性較大,很難一直從事這個行業。”李楠楠說,“我希望能留住他們,用我的紮實工作去影響他們,讓年輕人看到職業發展的前景。”
作爲連任的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連續6年提交養老護理員職稱評審相關建議。她通過調研認爲,應對老齡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的挑戰,護理人才培養是當下最迫切的問題。爲了養老事業能夠更好地長期穩步發展,必須建立更健全的醫護人才保障制度。她還發現,當前醫養結合機構醫護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通道不暢通,很少有人能評上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不少年輕人缺乏成就感、價值感和榮譽感。
2023年全國人代會期間,李楠楠建議,完善醫養結合機構醫護專業技術職稱體系,設立正高級職稱,打通職業晉升通道;同時新增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評審專業目錄,科學制定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的職稱評審標準。很快,她的建議得到回覆:相關部門將圍繞養老護理專業人才教育、加大養老護理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當年5月,《省政府關於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正式發佈,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養老護理職稱體系,養老護理專業從業人員從此可以參與職稱評定。
將心比心 做百姓“知心人”
如何更好地服務老年人,讓“夕陽”生活更美好,是她一貫爲之奮鬥的目標。去年全國人代會期間,她關注到農村養老問題,“農村有不少老人因子女外出打工,一方面要照顧孫子孫女、包攬家務,另一方面還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活動,文化娛樂生活匱乏。”李楠楠說,一旦老人生病,這個農村家庭就將面臨窘境。爲助力更多農村老年人安享晚年,探索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制度勢在必行。她提出,希望農村養老機構未來能做好安全隱患防範;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讓更多更好的企業進入農村養老行業。
以“小保費”撬動“大保障”,長護險爲破解老年照護難題提供了可行路徑。2016年,南通成爲全國首批15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南通長護險參保職工和居民佔到全市常住人口的90%以上。只要符合失能等級評定,城區和農村的受益人能享受統一的服務待遇。不同失能等級有每天8元到15元不等的家庭照護補助,入住養老機構或醫療機構的失能人員,能夠憑長護險待遇直接抵扣機構服務費用。李楠楠所在的護理院的老人同樣也享受了這項政策。“考慮到現代年輕人的流動性,大多數老人還是隨子女養老。”李楠楠提出,“建議全國出臺統一標準,暢通長護險異地互認,讓異地人員也能享受當地長護險待遇,讓老人在外地也可以享受到專業的照料。”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在進行中,李楠楠表示,今年她將繼續爲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發聲,讓更多的人關注關心養老事業,讓“夕陽”越來越燦爛。
(江蘇工人報通訊員 魏娜)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