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區裡潮流新】舊工業區的文化新生

(原標題:【老街區裡潮流新】舊工業區的文化新生)

央廣網合肥12月17日消息(記者周然 鮑玉嬋)12月的江淮大地最低氣溫已經逼近零度、寒意陣陣。然而,合肥市包河區合柴1972文創園裡卻依然人氣滿滿。特別是週末,不少年輕人三五成羣,穿戴時尚在這裡拍照、運動,給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自2019年開園至今,合柴1972文創園已累積接待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日均接待遊客達到1萬人次,不僅成爲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區、安徽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還獲得過“2021長三角城市更新貢獻獎”、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等多份榮譽。

合柴·1972文創園(陳登餘攝)

這個創意文化小鎮正因盤活城市工業建築遺產而成爲越來越多合肥市民悠閒度假、感悟城市歷史的打卡目的地。

文化賦能,老街區“舊瓶裝新酒”

合柴1972文創園的誕生起源於一場頭腦風暴。這裡曾經是合肥柴油機廠原址,搬遷後保留崗樓、穹頂、車間、煙囪等大量工業遺址。爲了激活這片承載着城市記憶的區域,合肥市在2019年8月邀請了數十位國內文化旅遊界及設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了現場研討。會上,打造一個歷史人文和現代生活融爲一體的工業記憶小鎮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文化+”是合柴1972文創園建設的核心思路。”我們沒有采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改造廢舊廠房——‘推倒蓋樓’,而是‘舊瓶裝新酒’——以保護與文化創意相結合方向對廢舊廠房進行改造,最大限度的保留合肥柴油機廠的原有肌理,不做大拆大建。“園區建設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佔地3300平方米的合肥當代美術館A館(大穹頂)前身就是合肥柴油機廠的鑄造車間,是國內目前現存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穹頂構造建築。在建設過程中,園區完整保留了整棟建築,重新做了地面及屋頂防水改造,現被改造爲公益性質的藝術活動和展覽空間。而佔地2200平方米的合肥當代美術館B館(小穹頂)則是原合肥柴油機廠模具車間,現在是園區最具藝術氣息的空間,常年舉辦各類現當代藝術展覽。

”不光改造,我們還讓舊有建築保持原樣,減少人爲干預,任其自由裸露在園區內,目的就是讓遊客在老舊廠房中窺見曾經的老合肥,在物件變遷中感受時代發展的力量。”該負責人表示,斷壁殘垣與現代化城市建築形成巨大反差,給市民們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與豐富的想象空間。

合柴1972文創園深受青年喜愛(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驅動,合柴工業遺產“逆生長”

對工業遺產的合理整合利用,讓新的經濟價值開始在這裡產生。

在合柴1972文創園,其產業特色與文化藝術氣息相得益彰,順應了文旅產業蓬勃發展下消費者對創新體驗及綜合價值的追求,需求也從單一物質向多元精神層面轉變。

園區在保留諸多工業遺址風貌與歷史印記的同時,巧妙權衡改造中的取捨,讓監獄建築、穹頂建築等成爲獨特景觀,古老工業物件與車間標語點綴其中,實現了文旅交融,孕育出新興產業經濟活力。遊客行走其中也隨處可見包含工業文化所在的古老物件、車間標語等物質載體,通過巧妙處理好改造發展過程中的捨棄關係,達到文化與旅遊相互映襯,不僅使廢舊廠房的建築形態和歷史痕跡得以保留,同時又衍生出更有朝氣更有生命力的產業經濟。

如今,園區一期核心區域開放,涵蓋藝術、商業、設計等中心,還規劃了教育配套區。

爲深挖園區潛力,其依據本土市場定製產業發展路徑,全力打造省內創意文化高地,已成功舉辦800餘場展覽及藝術活動,。其中,在安徽首次展出或舉辦的數量佔比1/3,衆多高規格展會紛紛亮相。此外,“合柴野市”和“合肥城市咖啡節”歷經多屆沉澱,成爲特色文化招牌,極大地活躍了園區文化氛圍,拉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隨着老街區裡潮流新的產業引擎持續驅動,合柴工業遺產已經完成了它的華麗蛻變。如今,這裡不僅保留了珍貴的工業記憶,更煥發出了新的文化生機與經濟活力。“未來,合柴1972文創園將繼續作爲城市文化更新的典範,引領着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爲市民和遊客帶來更多元、更豐富的文化體驗。”園區建設單位負責人表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