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引「菩薩畏因 衆生畏果」迴應大罷免 學者:如同回到政教合一體制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本報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日前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立法院長韓國瑜盼停止藍綠罷免戰,賴未正面回答,反而引用佛經「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迴應。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直言,以「因果」迴應在野黨停止大罷免的訴求,說法彷彿回到中世紀歐洲「政教合一」體制,讓人啞口無言。
何志勇表示,身邊許多人與他有相同的看法,在野黨聯手刪減中央政府預算,還錢於民,不是因,而是果。中央政府預算從過去每年新臺幣1兆多的規模,一路上升到如今破3兆,再加上近年來,政府每年超收數千億元的稅金,讓人好奇這些錢被如何被使用?對國家發展是否有助益?
何志勇談到,他所觀察到的是,臺灣貧富差距屢創新高;房價物價上升,所得停滯;不撙節預算,恩庇侍從政治變本加厲;少子化、能源問題危及國安;兩岸關係惡化,有戰爭可能;對世界強權卑躬屈膝,被予取予求。這些不都是應該要檢討政府預算逐年膨脹的「因」嗎?
何志勇指出,賴清德總統當選得票僅4成,代表過半數的臺灣人不支持民進黨繼續執政,無奈選舉制度讓賴清德當選,但賴總統「不謙卑」,這不也就是造成如今朝野缺乏互信而對抗的「因」嗎?
何志勇認爲,按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半總統制精神,臺灣應由國會多數黨或多數聯盟組閣執政,但民進黨政府自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就開始拒絕「左右共治」的換軌機制,以致臺灣民主無法深化,政治惡鬥不斷,最後苦了老百姓。這不也就是「因」嗎?
何志勇援引《論語》:「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即領導人要用正直之道回報怨仇,以恩德回報恩德。如今民進黨政府執政至今近9年,施政不力,浪費公帑,民怨高漲,而立法院的權責就是立法與審預算,唯有落實分權制衡,才能確保執政者不可爲所欲爲,以及避免浪費納稅人的錢。否則,乾脆就回到「政教合一」,一個人說了算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