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伊份急需來一份

文/每日資本論

“中國零食第一股”急需再來一份。

4月9日,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來伊份)股價小幅低開後,全天呈現低位震盪走勢。截至當日收盤,其股價爲

技術上看,從2022年12月6日來伊份股價摸高25.9元/股之後,便一路震盪走低。今年2月6日,其股價一度下探至9.27元/股。目前,5、10、30均線走平,短線有止跌跡象,該區域已是來伊份歷史底部區域。周線圖顯示,來伊份K線有橫盤築底跡象。

消息面似乎並不太好。3月28日來伊份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上海愛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愛屋企管)於3月27日收到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此前的2023年5月22日,愛屋企管賣出其持有來伊份股份累計幅度達到5%,且超比例賣出來伊份股份1.185%(已剔除被動稀釋0.1053%)。該交易未履行限售義務,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規定。要求公司積極採取措施,消除違規行爲影響,強化依法合規意識,履行權益變動披露和限售義務。

隨後,愛屋企管致歉並承諾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以自有資金儘快購回違規減持來伊份的1.185%股份,並承諾將購回股票產生的收益全部上繳,歸上市公司所有;愛屋企管將採取並制定有效措施和制度,加強對證券賬戶的管理,謹慎操作,杜絕此類情況發生。

那麼,作爲控股股東爲何敢違規減持呢?

事實上,這並非愛屋企管首次減持來伊份的股份。2023年5月4日,來伊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大股東上海愛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愛屋企管)擬以多種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009.6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要知道,彼時,正值來伊份2023年一季度財報披露不久——營收12.12億元,同比下降7.8%;淨利潤0.71億元,同比下降23.04%,收入與淨利潤雙雙下滑,創下近四年同期新低。

在這種情況下,控股股東減持難免會讓市場對來伊份的前景產生一些想法。

更讓外界擔心的是,最近兩年愛屋企管減持動作頻頻。2021年4月8日到10月15日,愛屋企管總計減持1001.0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7%。減持價格區間爲12.5元/股—21.3元/股,減持總金額約1.4億元。

2022年8月31日到9月7日,愛屋企管再度減持679.28萬股,減持比例2.0183%。減持價格區間爲13.47元/股—16.55元/股,減持總金額爲9287.76萬元。

作爲控股股東,如此高頻減持,是兜裡沒銀子了還是對來伊份真的不看好?

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來伊份的創始人施永雷、鬱瑞芬夫婦在上海四川北路開了一家叫“雷芬”的炒貨店,並開設連鎖專營店,首創了零食手抓包形式,突破了傳統零食裸裝散亂的形式。2001年,品牌改名爲“來伊份”。2002年7月,愛屋食品成立;2010年9月,愛屋食品整體變更爲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

彼時,來伊份進入快速擴張期,2010年時,其門店數量增長到1786家。2016年9月26日,來伊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每股發行價11.67元,頭頂着“中國零食第一股”的光環。

但上市後來伊份似乎中了魔咒,業績持續下滑。其財報顯示,2017年來伊份淨利潤爲1.01億元,同比下降24.42%;2018年同比跌超90%,淨利潤僅爲1010.9萬元。2019年,稍微有點回暖,緊接着在2020年就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淨利潤爲-6519.54萬元,同比暴跌728.65%。

好在,2021年來伊份業績開始大幅回暖,併成功扭虧爲盈,2022年其淨利潤回到了上市時的1億元左右的水平。但2023年三季度,其淨利潤再度出現大幅下滑,僅爲454.28萬元,同比跌93.57%。

對於2020年之前來伊份業績下滑的原因,外界也進行過多次報道,這裡大概歸納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銷售和管理費用居高不下。2016年,來伊份的銷售費用爲9.83億元,管理費用爲2.84億元。但次年其銷售費用便高達11.06億元,管理費用也上升至3.39億元。也就是說,這兩項費用幾乎佔到了當年總營收的三分之一左右。

核心原因就是加盟店迅速激增。2017年,爲提升銷售擴張渠道規模,來伊份推出了“萬家燈火”計劃,加速線下渠道拓展與加盟業務。計劃2023年實現1萬家門店的規模。

而因爲加盟店數量激增,就引發了管理監督問題,直接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而本身代工模式就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自2012年以來,來伊份先後陷入毒蜜餞事件、牛軋糖大腸菌羣超標事件、手撕肉條菌落超標等事件。根據來伊份當年的招股書顯示,只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來伊份共召回不合格產品70250公斤,不合格產品涉及到肉製品、水產品、糕點、果蔬等。

從數字層面看很清晰地看出,2020年爲來伊份的一個拐點。當年5月25日,上海環球港雙子塔被霸屏點亮,來伊份和全新品牌代言人王一博的名字閃耀在夜空之中。

這是在業績持續下滑後,來伊份開始講一個新故事——“新鮮零食”品牌戰略,官宣將品牌定位於“鮮”。

更大的故事還是跨界。2021年,來伊份就跨界進入了當時熱門賽道咖啡行業,推出了“來咖啡”,2022年正式升級爲“來咖Laicup coffee”品牌,主打新鮮現磨咖啡。同年6月,來伊份又入局 白酒 市場,推出“醉愛”系列醬香型白酒。

不過,效果一般。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來伊份的“醉愛”所屬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867.1萬元、561.3萬元,在整體業績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也在2022年,來伊份還進入了氣泡水這個熱門賽道,推出首款氣泡水產品“湃湃檸”,主打“0糖0脂0卡”概念,但銷量也不理想。

對於,2023年三季報淨利潤大幅下滑,來伊份表示,主要系特定渠道的團購業務收入大幅減少及線上電商的部分業務銷售收入減少所致。這或許是外界一直在談論的焦點,來伊份如何取得線上優勢,而非一個勁地盯着線下門店。

接下來的問題也是非常現實的話題是,如果跨界業務無法成爲來伊份第二引擎,甚至拖累來伊份的業績增長,來伊份又該如何選擇?

股價上看,雖然來伊份處於其歷史底部區域,但若無超重大利好,來伊份恐怕還要繼續這種寬幅橫盤震盪走勢。還是捂緊口袋吧!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