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量創新高 環團推資源永續管理法
據統計,去年事業廢產棄生量大幅增長7.7%,創下歷史新高,與生活垃圾產生量合計一舉突破3000萬噸。(報系資料照)
據統計,去年事業廢產棄生量大幅增長7.7%,創下歷史新高,與生活垃圾產生量合計一舉突破3000萬噸,環團推出《資源永續管理法》,力行廢棄物總量管制與資源減量,避免臺灣垃圾淹腳目,垃圾危機成常態,重回垃圾島污名遠播全球年代。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施月英總幹事說,近年北部廢土石方大量入侵中南部農地,光是彰化至少超過50處以上,政府說有每月衛星空拍監控農地變異點位,但棄置點並沒有因此移除或減少反而不斷擴大棄土面積。這些棄置物,政府說是「可再利用資源」。但不法棄置、錯置,難道不是廢棄物嗎?錯置的「資源」,顯然是政府無法依照廢棄物處理的設施量能去控管開發行爲,不斷地放任廢棄物產出,如果環保單位不願面對末端問題,更該從前端進行廢棄物總量管制,防範於未然。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陳雍慧認爲,臺灣回收率號稱高達61%,但回收不但無法解決垃圾溢出自然環境的問題,現行體制本身也存在各種問題,沒有讓製造商與進口商好好負起生產者延伸責任,包括如實負擔回收清除處理成本、健全回收處理管道、糾舉短漏繳費同業及承擔市場波動風險,致部份回收項目成果不彰。
野薑花公民協會陳雪梨常務理事憂心道,2021年全國生活垃圾與事業廢棄物雙雙創新高,生活垃圾突破1000萬噸,事業廢棄物則漲至到2200萬噸大關。廢棄物非法亂竄問題不僅多年未解,甚至因爲疫情及臺灣整體經濟發展規模擴大的關係,問題越來越大,對環境影響越來越嚴重,已經快要到我們這個島國無法負擔的程度。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廢清法是以妥善清除處理廢棄物爲主要宗旨,建立起要求廢棄物產生者負起清除處理責任的體制架構,但現行限禁用條款仰賴逐項公告的治理方式,面對市面上多如牛毛的產品,將緩不濟急,且欠缺針對事業廢棄物的源頭管理措施。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議題中心組長陳姿蓉最後代表衆環團呼籲政府,應儘速開啓對話空間,成立專案小組,邀請民間團體、學者專家及關心環境的立法委員,針對民間版《資源永續管理法》草案及環保署刻正研擬的廢清法修正草案的銜接與扣合,求取最佳解,讓兩法能夠於年底前送進立院,明年一起於立院審查與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