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牡丹亭》唯美獻演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清音婉轉、餘韻悠長,8月21日,作爲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展演劇目,北方崑曲劇院攜經典傳統劇目《牡丹亭》來到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用兩場精彩演出,帶觀衆夢迴400年前的江南麗景,感受崑曲藝術的唯美精緻。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創作的經典劇目,講述了杜麗娘因夢生情而病死還魂,與夢中人柳夢梅陰陽相戀,因至情至性的愛情感動花神,最終起死回生締結姻緣的故事。《牡丹亭》從誕生之初便受到崑曲界廣泛喜愛,其情節曲折動人、唱腔優美婉轉、辭藻典雅華麗,是當今崑曲舞臺上演出最多的劇目,綿延至今,水袖飛舞間,已成爲崑曲的代名詞。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當崑曲名家魏春榮扮演的杜麗娘唱出這段著名唱詞時,現場觀衆報以熱烈掌聲。

魏春榮是北方崑曲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她以清秀的扮相、優雅古典的身姿和穿雲裂帛的唱功,展現了杜麗娘如花美眷的閨秀形象。扮演柳夢梅的邵崢曾師從衆多崑曲名家,演出造詣深厚。他們聯袂出演的北昆版《牡丹亭》因唱腔之美、曲詞之美、表演之美而成爲劇院的代表作品。

北方崑曲劇院作爲長江以北唯一的專業崑曲表演院團,在建院的67年間用心灌溉崑曲“幽蘭”綻放,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在當代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此次展演的《牡丹亭》是時長160分鐘的“小全本”,在佈景和表演上更加傳統,也更加貼近崑曲的“原汁原味”。演出遵循古今相因、革故鼎新的創作思路,取南昆之悠長,揚北昆之豪放,具有鮮明的特色。該劇在保留原著中《驚夢》《尋夢》《玩真》《冥誓》等重點場次唱段的基礎上,重新組織情節,將《冥判》變爲《問花》並創作了一些新的曲詞,將故事講述得更加清雅、唯美、浪漫。

崑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戲劇源頭之一,被譽爲中國戲曲的“活化石”,具有獨特的審美範式。它發源於元朝末年蘇州地區的崑山一帶,原名崑山腔。16世紀中葉,經魏良輔改革後,演變爲崑曲,成爲一種格律嚴謹、形式完備、聲腔音樂婉轉悅耳的演唱藝術。經諸多文學家如湯顯祖、洪昇、孔尚任等撰寫出《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傳奇名著,再加上歷代藝術家舞臺表演的積累,使得崑曲藝術成爲融文學、戲劇、表演、音樂、舞蹈、美術等於一體、富有詩情畫意的舞臺綜合藝術,集中國古典藝術與美學之大成,成爲東方藝術的傑出代表。2001年5月18日,崑曲藝術以全票通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當日的演出現場,觀衆凝神靜氣,被崑劇吸引。“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場看崑曲,真是太美了,感覺如夢似幻。”大學畢業生李維昊在91票務網上爲自己和父母0元購買了演出票。

“這樣的惠民演出貨真價實,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好劇目與觀衆見面。”退休教師王曉燕說。(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