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12年打造月球水 疫情間國際共制新可能
國家文藝獎得主平珩近期將多年國際共制經驗書寫成《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和觀衆分享國際共制幕後的「眉角」。圖爲舞蹈空間舞團與東京鷹舞團跨國合作的《月球水2.0》劇照。(國家兩廳院提供)
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分享與東京 鷹跨國共制心得。(國家兩廳院提供)
兩邊說着不同語言的人,甚至相隔兩地見不到面,究竟要如何合作製作節目?後疫情時代,表演藝術的節目製作方式不再只有傳統的排練與演出,而是多了更多國際共制的可能。國家文藝獎得主平珩近期將多年國際共制經驗書寫成《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和觀衆分享幕後的「眉角」。
平珩表示,她一輩子從事表演藝術工作,從黑髮到白髮蒼蒼,疫情所帶來的改變,是她沒想過的事,卻也因此又學習許多。她以和日本東京鷹舞團合作的《月球水2.0》爲例,跨越12年之久,演出方式也從實體演出轉爲拍攝影片再播放。
平珩表示,2010年她的舞蹈空間舞團第一次和日本的東京鷹舞團合作,「那次很開心,除了舞蹈的藝術性,還感受到他們的幽默性。舞者要能做到輕鬆幽默的表演不容易,在那次之後,我們讓舞者上了很多戲劇、小丑課程,還打造了多部親子劇,都是爲了鍛鍊我們的舞者,爲了《月球水2.0》的演出。」
《月球水2.0》原本要在2020年由兩團舞者同時上臺演出,但遇上疫情,延期了兩次,平珩表示,不想就此取消,因而選擇轉換方式,變成兩邊各自拍攝影片,再透過剪接手法接在一起,「東京鷹舞團也很願意嘗試這全新的方式,但實際拍攝之後,所有預先想好的鏡頭和實際現場狀況不太一樣,需要多次調整,這對劇場人而言是很新的功課。」
舞蹈空間舞團助理藝術總監陳凱怡表示,鏡頭呈現和舞臺大不相同,鏡頭裡甚至近得可以看見舞者的汗水,「我們嘗試了很多鏡位,後來發現舞者自己掌鏡也能呈現不一樣的效果,這對我們來說是新學習。」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觀察,在疫情下的跨國合作更是困難重重,「在無法見面的狀況下,又要能符合編舞家的要求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未來不會再回到疫情前的日子,用過去的做事方法已經無法再解決問題,必須要有勇氣接受限制和挑戰,因此有更多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