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咖啡館⑪】點石成金:科學咖啡館聚焦玄武岩纖維材料的無限可能

石韻新篇·纖維築夢

科學咖啡館

8月6日上午,由金華市科協指導、義烏市科協主辦的第四期“科學咖啡館”活動在義烏森山小鎮“浙江院士之家”舉行。本次活動以“石韻新篇·纖維築夢”爲主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作專題報告,並與在座嘉賓展開對話,聚焦石產業與玄武岩纖維材料的前沿應用技術,探討石產業新機遇,爲義烏市石文化和石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金華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杏蓓,義烏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龔劍鋒,金華市科普作家協會主席何建農,義烏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王鍾等領導,以及石文化研究會、紡織品行業協會等衆多協會代表參加。

王杏蓓在致辭中,對院士專家和協會代表的到來表示歡迎。她強調了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科學咖啡館”作爲浙江省科協推出的新型科學傳播模式,金華科協已成功舉辦11場,此次是義烏市的第4場,期待在本次活動的思想碰撞中,助力石文化傳播和石產業創新升級,進一步促進金華科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現場,劉嘉麒院士帶來了一場題爲《石文化與石經濟》的報告。礦石的種類有哪些?玄武岩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如何從硬邦邦的石頭變成柔軟的纖維?它的應用前景都有哪些?劉嘉麒先從寶玉石的定義、形成、種類、產地、加工工藝等多方面做了專業的講述,還詳細介紹了巖礦材料以及巖礦材料不斷創新所形成的各種特殊材料的經濟、社會價值。劉嘉麒表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石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科技的迅猛發展,石產業的前景更加廣闊,尤其是玄武岩纖維等新型綠色材料更是爲石產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科技基礎。

交流互動,激發靈感。在專題報告之後,嘉賓紛紛就報告中的關鍵內容與劉嘉麒院士進行了交流互動。針對嘉賓關於玄武岩纖維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問,劉嘉麒院士解答道,玄武岩纖維作爲一種高性能新材料,其民用應用範圍極爲廣泛。在建築行業,它已被應用於道路橋樑的加固與抗震房屋的建設中,顯著提升了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此外,釣魚竿、高爾夫球杆乃至自行車等體育用品中,憑藉其良好的性能和較低的價格,有望成爲碳纖維等材料的替代品。

談及投資規模、廠房及設備要求時,劉嘉麒院士指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生產實現了產量的大幅提升與質量的嚴格把控。具體的投資規模應根據預期產量靈活調整,同時他呼籲企業家與政府部門加強合作,共同爭取政策支持,以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此外,針對嘉賓關於玉璧、螢石等礦產資源的諮詢,劉嘉麒院士強調鑑別真假的重要性,提醒嘉賓們需保持謹慎態度,確保資源利用的合法性與可持續性。

下步,義烏科協繼續秉持前沿、開放、協同的理念,邀請更多權威專家與業界精英,舉辦高質量的“科學咖啡館”活動,促進社會各界的交流,推動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與產業升級。

下午,劉嘉麒院士還參觀考察了義烏森山小鎮“浙江院士之家”。

來源:義烏市科協、金華市科普作家協會

編輯:吳裕慧

一審:陳航波

二審:盧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