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走路看路 不看手機
「走路看路,不看手機」,雖是淺顯易懂的行爲準則,但仍被大衆所輕忽,使得行人使用手機衍生的意外事件頻傳。個人認爲,「走路看路,不看手機」實應列爲「數位國民生活須知」的重要實踐條目。
康芮颱風來襲期間,媒體主持人阿娥姐在看劇後的返家途中,因拿出手機拍攝雨中即景時忽視路況而「側身仆街」,不僅手肘和肩部受傷,穿戴的珍珠手鍊也摔斷了。她說得好:「一心不能二用,專心走路才能避險!」
前陣子筆者到國外開會,有次出門前看到一則必須細讀的公告,當下因趕時間,所以先以手機拍下,一邊走,一邊看。孰料,光靠眼角餘光留意公寓大樓外的階梯還不夠,竟將最後兩階看成一階,當場一步踩空翻滾成倒栽蔥,所幸只是皮肉傷。一場小小意外可說是微傷彌珍,適時提醒自己專心走路,不要分心。
在網路上看到一部短片,有位婦人漫步在人行道上,因一時看手機而分心,瞬間就從人行道上的天然氣檢修門翻落坑洞。當地消防局獲報後,趕到現場將這名女子從洞裡救出來,並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其實,像手機這樣的行動裝置讓我們不再拘泥於固定場所處理事務,理應讓大家更加自由,但爲何無線通訊網路卻又如同無形的絲線,隨時隨地將大家纏繞在一起,讓我們不知不覺就陷於險境呢?我們走在路上,即使身旁的手機沒有動靜,有時難免也會產生它正在響鈴震動的錯覺,三不五時就要檢視一下,深恐錯過十萬火急的重要訊息。無論如何,行人若需使用手機,務必停看聽,先「停」下來才能「看」和「聽」。
大致而言,手機造成的分心包括視覺分心(例如收發簡訊、滑讀資訊)與聽覺分心(例如聽音樂、接電話)。行人走在路上所面對的挑戰,除了凹凸不平的坑坑窪窪與善惡難辨的奇人異士外,更危險的是與車輛交會時幾乎沒有任何保護,使得人車碰撞事故的傷害愈加嚴重。
最近,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事故分析與預防》(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期刊發表的論文指出,分心的行人與車輛保持更近的距離,且移動速度會降低,也很少讓路給迎面駛來的車輛。此外,無論與車輛的橫向距離如何,他們都很少改變互動角度,這表明他們大都不瞭解周圍環境,從而降低行進的效率。相反地,不分心的行人會採取更安全的行動,與車輛保持更大的距離,更頻繁地讓行,並相應地調整速度。
他們進一步指出不分心的行人與車輛的交通衝突嚴重程度,比分心的行人降低了將近百分之五十,而最小距離則平均增加約百分之三十。同時,車輛駕駛對於分心的行人也表現出不同的行爲,他們會在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人周圍減速,顯示駕駛體察到潛在的風險。
是以行進時不分心,使用行動裝置必須停看聽,緩慢走路如此,快速開車更不在話下。下次,當我們行進時,別做低頭族,擡起頭來看看路上的風景吧!(作者爲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