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檢討四一○教改的四大訴求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我國有一個關於教改的轟轟烈烈大遊行,很多團體和個人都參加這個盛大的遊行。這個遊行有四大訴求:一、落實小班小校;二、廣設高中大學;三、推動教育現代化;四、制定教育基本法。我們不妨看看這四大訴求有沒有意義。

強調「小班小校」,是希望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可是教改人士應該知道,在偏鄉早就是小班小校了,城裡的班級人數都很大,但是城裡孩子的學業程度卻遠高於偏鄉孩子的學業程度。從這一個訴求,我們就可以知道當年的教改人士其實是不接地氣的,他們根本搞不清楚國家教育的真實情況。

「廣設高中大學」現在變成了一大災難,最近有十五所大專院校關閉,這在全世界是少有的事。廣設高中大學是希望減少學生的升學壓力,但是補習班的數目卻一直在增加。廣設高中,傷害技職教育,這也是當年教改人士完全忽略的事情。

「教育現代化」的主要訴求是教育鬆綁、師培多元、家長參與、弱勢族羣教育主體性等,這是最可笑的事。因爲教育鬆綁,使得私立中學有獨立招生的能力,因此他們可以用各種方法挑選學生。這造成某些私立國中的升學率非常好,但是私立學校的學費相當之貴,有錢家庭的小孩因此受到更好的教育。

「教育現代化」提到了弱勢族羣教育主體性,但是教改人士沒有提出任何方法來解決偏鄉孩子在功課上落後的問題。三十年過去了,這個問題只有愈來愈嚴重,原因很簡單,教改人士都是住在都會區,從來沒有教過偏鄉孩子,根本不可能瞭解偏鄉教育的困境。

四大訴求中的一個是「制定教育基本法」,教育不能由法律來管制,教育基本法強調因材施教,可是教改人士對因材施教也毫無興趣,三十年來,我們的學校哪裡實行因材施教了?一個班上的學生用相同的教材、參加同樣的考試,這叫做因材施教嗎?

四一○大遊行以後,教改就開始了。要進高中,政府宣稱是免試升學,但是仍然要考試。考試的名稱叫做會考,題目要比較難。要進大學,過去是用簡單的聯招制度,教改廢止了聯招,改成申請入學和分科測驗。分科測驗其實就是聯招,申請入學要經過面試,學生要準備備審資料,包含學習歷程檔案,而且只准填六個志願。這種做法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做法嗎?

參與教改的人士都是大學教授,他們都是非常有理想的人,可是我們要知道,完全根據理想施政是相當危險的。大家現在都希望政府不要有意識形態,就是這個原因。

希望我國制定教育政策的政府官員都用工程師的思維來行事,工程師會發現問題,但絕對不會用口號來解決問題,而是要靠縝密的檢討以知道問題之所在,而且用可以實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作者爲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