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委員分組討論含“青”量十足 | 聚焦全國兩會

“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大膽使用加強培養青年人才”……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話題中含“青”量十足。

在3月5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洪認爲,科研經費更應該向創新能力而不是頭銜傾斜。“現代科技的主力軍呈現年輕化的態勢。比如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領域,他們的成果震撼了全球。而這些團隊的許多成員都非常年輕。”丁洪說。

一直以來,丁洪都非常關注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今年,他帶來了關於優化研究生招生機制和提高研究生待遇的提案。

“做科研是爲自己的事業奮鬥,千萬不要認爲是爲老師工作。”這是丁洪對每位研究生都會說的一句話。他認爲,青年科研工作者成長的根本動力,是對科研持續而強烈的熱情,導師的責任就是保護好這份熱情。“我們團隊很多重量級成果,都是主要由博士生完成。導師需要做的是拓寬他們的視野,提供良好的科研平臺和科研氛圍。”丁洪說。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謝曉亮認爲,支持青年科研工作者,導師不應以權威自居,而要以當伯樂爲樂,放手讓青年科研工作者扛起重任,心無旁騖地完成科研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至關重要。”謝曉亮舉例道,自己團隊的一位青年學者非常有才華,也很有個性,執着於事業,在他做出重量級成果後,就放手讓他獨自帶團隊開展科研工作了。

“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謝曉亮說,在DNA雙螺旋結構發現的過程中,有兩名科學家分別是25歲、37歲。當他們的結論被權威專家否定後,卻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斷探索並最終找到真理。這激發了謝曉亮的思考:“我們能不能容得下這樣年輕的顛覆者?”

在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大連理工大學校長助理陸安慧表示,要結合產業結構引才、留才。“東北地區振興發展需要人才支持,我們要從事業上、從感情上、從待遇上留住科技人才。”陸安慧說。他建議,在社會層面爲青年人才創造便利條件,提供更廣闊的科研舞臺、產業舞臺,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創新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認爲,應爲青年科技人才發展創造條件。他建議,一方面,進一步優化我國科研評價激勵機制,以信任爲基礎,將更多評價權留給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單位;另一方面,爲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鬆綁”,提供更包容的發展環境,充分激發年輕人創新創造的能力。

來源:科技日報(2024-03-06 10版)

責任編輯:劉映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