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激活種業“芯”動能
原標題:科技創新激活種業“芯”動能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趙強
前段時間,位於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陂面鎮石尾村的全國(陽春市)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示範區通過測產驗收,實際畝產爲604.8公斤,比目標畝產提高154.8公斤。
在陽江市陽東區大鑊島,隨着漁船起網作業,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金鯧魚從深海網箱中被打撈上來,經冷鏈運輸後,當天被送上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
無論是綠色高產的水稻,還是活蹦亂跳的金鯧魚,背後的關鍵都是良種。科技創新,激活種業“芯”動能。
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在陽江採訪時瞭解到,當地持續加大良種選育與推廣力度,着力挖掘開發“土特產”,向一二三產融合要效益,縱深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研發優質品種
今年4月,廣東稻花禾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在陽江市江城區城西街道阮西村正式揭牌,旨在深化對“水稻+禾蟲”綠色高質高效綜合種養技術的探索。
禾蟲學名疣吻沙蠶,被譽爲“水中蟲草”,具有很高營養、經濟、藥用價值。
張開網兜,在昏黃燈光中捕捉隨潮水漂浮的禾蟲,是不少陽江人的童年回憶。隨着對禾蟲需求的增加,當地人開始思考:能不能脫離自然環境,人工圈養禾蟲?
陽江農業科技工作者在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環境工程系教授陳興漢的帶領下,通過改良禾蟲人工催產、授精和孵化方法,實施精準淡化程序,研發出禾蟲的開口餌料和中間培育階段飼料,首創工廠化人工育苗關鍵技術,攻克禾蟲規模化繁殖關鍵技術難題,讓禾蟲變得適宜在純淡水中生長,且存活率較自然繁殖提高300倍。
在陽東區,“南方人蔘”牛大力的良種問題也得到解決。2016年,“粵森”優質牛大力種源隨“天宮二號”遨遊太空,實現了牛大力首次航天育種,創造陽東牛大力航天育種紀錄。
通過與華南農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單位合作,陽江培育出“粵森一號”“正優3號”等優良種苗,將牛大力產量提高30%以上。在農業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輻射帶動下,陽東區牛大力種植面積達3萬畝,年產優質牛大力組培種苗350萬株。
近年來,陽江依託高校院所及種業企業資源,突出先進育種技術研究應用,實施一批技術創新攻關項目,加大開展絲苗米、荔枝等新品種研發力度,培育出許多高產高效、綠色優質、節水節糧、專用特用的突破性新品種。
打造人才梯隊
2012年博士畢業後,範斌沒有到科研院所就業,而是來到水產養殖企業,在基層當起“漁民”。
範斌選擇的企業是陽江海納水產有限公司。公司在大鑊島附近海域建立深海網箱養殖基地,配備200個深海養殖網箱,是目前廣東省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離岸型養殖基地。在深海網箱養殖中,不同魚類的生長週期和市場需求存在季節性差異。12年來,範斌主持完成或參與大量研究課題,不斷優化養殖技術,使養殖產品的上市時間與市場需求的高峰時段相匹配,讓深海網箱打出“時間差”。
陽江既引進高層次人才,也培育“土專家”。陳朝就是一名和產業共同成長起來的“土專家”,他與海水種苗行業已打了近30年交道。他創辦的陽西縣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探索出海水魚苗繁育的工廠化生產模式,打造出一條從種魚親本養殖到魚苗銷售的完整生產鏈。
“目前我們培育出了金目鱸、黑鯛、石斑、青斑等30個海水優質親魚品種。”陳朝介紹,2022年,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共同開發的“一種海水魚類親魚的全季候培育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陽江還積極搭建高校院所、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平臺。2018年,由國際水稻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陽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共建的水稻國際合作研究陽江試驗站掛牌成立,這是國際水稻研究所在全國範圍內建設的首個水稻試驗站。6年來,試驗站累計爲國內外科研院所完成5萬多份稻瘟病抗性鑑定,讓陽江在稻瘟病抗性鑑定方面走在行業前列。
“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科技人才功不可沒。”陽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黃顯良說,近年來,通過不斷引進高素質人才,試驗站整體科研力量得到顯著提升。
加速聚集發展
陽江地處北緯21度,物產豐富,是廣東省糧食、蔬菜、水果、花卉的重要產區。
陽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陽江已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任務,向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提交的164份種質資源中有115份被收入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同時,全市累計完成系統調查與搶救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280份。
目前,陽江正加快種業集聚發展。截至今年7月,陽江共建設20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涵蓋堅果、南藥、水產、蠶桑、茶葉、嶺南特色水果等特色主導產業。
陽江堅持以工業思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以企業發展帶動村集體收入增加,探索“生產在企業、加工在村莊、受益在農戶”的產村融合、產村共建模式,建設聯農帶農富農樣板區。
例如,陽江陽春市立足本土資源及種苗優勢,集中力量補齊漁業產業鏈條,實現鱖魚苗工廠化繁育延鏈補鏈,打響陽春鱖魚苗品牌。通過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陽春已發展起100多家鱖魚苗種培育合作社,推動500多戶養殖戶與養殖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使育苗水面超過1000畝。
陽江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帶活了一方山水,富裕了一方百姓。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