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殖利率存股有盲點!陳重銘戳破高股息迷思 另提2個退休投資忠告

近年存高股息ETF成爲全民運動,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我國ETF市場規模達4兆179億元,佔整體境內基金規模57.6%,若與2023年同期ETF僅2兆4,728億元相較,近一年來ETF就瘋狂吸金1兆5,451億元,年增逾6成。對於熟齡退休族來說,有哪些該注意的風險?

不敗教主陳重銘點破ETF高殖利率的迷思:當心賺了股息賠上價差。 圖/陳重銘提供

不敗教主陳重銘認爲,臺股不斷創高,高股息ETF是進可攻(價差)、退可守(領息),可以安心長期投資。

例如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在2023年規模成長高達7741.67%,大概創下臺股新記錄,投資人瘋狂買進,主因「高息」和「填息」。以2023年Q3跟Q4兩季,半年合計的殖利率高達6.43%(2.97%+3.46%),而且2023年的報酬率也高達46.58%,正報酬就表示股價有「填息」,而且還有賺到價差。

養出退休金雞母的2大策略

他表示,退休族存股的重點是心情愉快,資金足夠的話可存股領息,若覺得存股太無聊,想做價差調劑生活,前提是「先做好資金配置」。假設資金有600 萬元,可採取2大買進策略:

一、定期定額

可以先拿一半的資金300 萬元投資,由於無法預測股價的最低點,所以要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來平均買進的成本。定期定額的期間建議是 1年。拖太久反而會造成資金的閒置,降低投資報酬率。

陳重銘強調,定期定額的重點在於紀律,每個月都要確實買進,絕對不能夠因爲股價波動就隨意停止,例如看到下跌就想等便宜一點再買,結果股價反而漲上來,就錯過了好時機。

定期定額是採用數學平均的概念,它不會讓你買在最低點,但也不會讓你All in在最高點。

二、逢低加碼

另外的300萬元資金,先保留下來作爲逢低加碼用,畢竟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一定有機會碰到相對便宜價,此時手中有資金加碼會很有幫助。

逢低加碼更要講紀律,一旦碰到大跌就要確實執行,要知道單憑定期定額的方法,只能得到平均的報酬率,只有再加上逢低加碼,才能夠低成本、加大報酬率。

陳重銘提醒,只有獲利穩定的股票,才能夠採用定期定額搭配逢低加碼的投資策略,如果是「景氣循環股」或獲利衰退的公司,就不能夠採用這種投資方法,否則可能會越買越便宜,最後進住套房且翻身無望。

殖利率越高越好嗎?小心賺股息賠價差

陳重銘表示,研究ETF終要回到原點,高股息ETF的配息來源是什麼?就是成分股的配息,但高股息成爲兵家必爭之地,所有投信都要說自己的殖利率最高,纔會最吸睛,所以ETF的配息就拚命擠出股利、資本利得、平準金、公積金,總之,殖利率要越擠越高。

也因爲殖利率越擠越高,亂擠一通,引起來金管會關注。陳重銘強調,現在大盤在高點,新上市的ETF在買進成分股時,股價當然也會在高點,股價既然買貴了,殖利率自然就會降低,所以新上市ETF的殖利率會較低,這是因爲大盤跟股價上漲的後果。

另一方面,已經在市場上的ETF雖然比較早買進便宜的成分股,但是股價一樣上漲,殖利率會降低,不過仍有「資本利得」這個配息來源,這就是其優勢。例如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羣益臺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臺灣科技優息(00929),股價都超越發行的15元,也就是都有賺到資本利得。

陳重銘表示,高股息ETF在市場熱度高,未來還是會不斷推出,但投資人要謹記「只有填息」纔是有賺到股利,因此,上市以來用股利跟績效說明自己「高息+填息」特點的ETF,股價上漲時也能賺到資本利得。

因此,聰明的投資人應該好好坐在轎子上,千萬不要去幫人擡轎,反而吃力又不討好!

免責聲明:以上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