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衡中的廁所文化牆,就明白爲啥現在的孩子抑鬱症那麼多

01

問一個稍顯冒昧的私密問題,有人喜歡蹲坑嗎?

反正我挺喜歡的。

因爲衛生間是一個密閉的狹小空間,非常有安全感。

試想一下,你在公司,是個普通員工,沒有獨立辦公室,那麼衛生間是你一整個白天,僅有的可以徹底放下戒備做自己的地方。

不然摸魚的方法那麼多,怎麼唯獨就火了【帶薪拉屎】呢?

不只是公司,在學校,在所有的公共場所,其實衛生間都是僅有的【臨時個人空間】。

羅永浩講過一件往事。

他從新東方出來後,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做了一家【老羅和他的朋友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也是搞英語培訓的。

那年暑期班,他發現公司租的教學場地,廁所的隔間有很多門都壞了。

有的鎖釦壞了關不上,有的乾脆門就沒了,被踹掉了。

老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給所有的廁所隔間,都裝好了門。

因爲人需要隱私,更需要主線任務之外的,片段離線時刻。

這幾年,不是特別流行一個比喻麼。

說這個世界,就是一款巨大的網絡遊戲,有的人是玩家,但大多數人可能只是NPC。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NPC呢,有下面幾條標準:

1.不怎麼消耗遊戲資源,就是沒錢;

2.建模簡陋,就是沒身材沒長相;

3.經常無聊沒事幹,就是沒有主線任務;

4.生命值較低,就是容易生病搞不好猝死;

5.只有做活動纔會更新皮膚,就是過年過節才捨得買套新衣服;

6.活動受限,運動軌跡鎖定在某一區域,就是沒錢旅遊…

以上幾條全部符合的話,就基本可以確定,你是個NPC了。

換句話說,在地球Online這款遊戲裡,你是個AI工具人,爲有錢氪金的真人玩家服務。

但遊戲服務器也需要維護,NPC也需要放鬆。

所以啊,當了2個小時牛馬,蹲坑這10分鐘,可以看動物園直播牛馬。

當了2個小時學生,蹲坑這10分鐘,可以蛐蛐打小報告的同學,甚至在牆上寫下心儀女同學的名字。

當然,如果你有手藝,在廁所繪上漫畫或者連載小說,那就是NPC覺醒的信號了。

02

真有人這麼做,而且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傳承着去做,甚至做成了一種文化。

就在衡水中學。

這所中國人家喻戶曉的高考堡壘,據說廁所是這座學校,唯一沒有被監控覆蓋的地方。

塗鴉牆位於衡中致遠樓4樓的男廁,所有夠得着的牆面,都被學生們畫滿了。

甚至還分了類。

廁所有7個坑位,每個坑位對應一個主題。

有遊戲區、有漫畫區、有小作文區,還有唱跳rap小黑子區…

廁所塗鴉,其實朋友們都不陌生。

諸位出差或者旅遊,走高速時進服務區休息,應該都在廁所牆上看到過一些小網址、小電話什麼的。

我不知道女廁的牆面上會留什麼,反正男廁基本都是賣片的、壯陽的、賭博的…

衡中的廁所文化牆,也源於此。

最開始也是一些帶有【嗶嗶】聲的屏蔽詞,比如某某某我X尼瑪,或者抱怨某位老師垃圾…

但總有高素質人類橫空出世,猶如閃電劃過夜空,引領人們前進。

第一幅漫畫出現之後,大家發現,廁所還可以這麼玩。

如你所見,越是壓抑的環境,僅有的那條裂縫宣泄出來的能量,就越大。

各種畫作如雨後春筍涌現,幾乎每天都誕生新作品。

從政治歷史,到電影文學,到漫畫遊戲無所不含。

甚至還有學生,大手一揮,留下了名篇【論廁所文化的重要性】。

留下墨寶的學生越來越多,慢慢就有人搞起了評比,當起了衡中【百曉生】。

這就有了【作家榜】和【畫師榜】。

廁所文化牆出圈之後,不少當年的衡中畢業生,留下了自己與母校廁所的故事。

他們說,廁所塗鴉,是同學們一代又一代接力的傳統。

可惜這傳統,去年斷絕了。

因爲學校。

2023屆學生畢業以後,衡中把4樓的廁所全部翻修了。

曾經百家爭鳴的文化牆,如今乾淨得如同一張白紙,潔淨而枯燥。

03

衡中的廁所文化牆,很難不讓人想起,今年火起來的那個名詞:

廁所社交。

什麼意思呢?

是很多學校,下課後不允許學生出教室,有的甚至不允許離開座位。

採訪裡,不少老師說是爲了安全,怕孩子課間打鬧出意外,也有說是怕孩子玩上頭了,上課後心思都不在學習上。

反正課間十分鐘只准喝水,連上廁所都要打報告。

但孩子們想玩啊,怎麼辦呢?

只能躲在廁所裡玩。

因爲廁所,是天眼之下,唯一沒有監控的地方。

然後孩子們怕老師發現,互相之間就發明了暗號。

課間咳嗽一聲,對看一眼,就十分默契地打報告上廁所,跟黑社會接頭暗號似的。

隨後躲在廁所隔間,聊聊最近玩的遊戲,分分好吃的零食。

明明是最髒最臭的地方,卻成了校園裡孩子們最喜歡最開心的地方。

一位海淀的媽媽說,自己兒子的朋友都是在廁所結識的。

因爲班級裡不讓說話,只能在廁所裡交朋友。

反正哥們我讀小學的時候,還是90年代。

農村山區,校舍很破,冬天還要自帶報紙糊窗戶。

但課間10分鐘,那是真的野。

那時候我們也愛在廁所玩,男孩子嘛,不過玩的是比誰尿得高的遊戲…

然後鬥雞、跳田、打彈珠,學校操場邊的梧桐樹上,都能長滿人。

曾有人問,以前的孩子,物資那麼匱乏,也捱打捱罵,怎麼就沒有那麼多心理問題。

反觀如今,校舍窗明几亮,動輒造價幾百萬的教室,名校畢業的老師,但一到開學,竟然屢屢爆出醫院兒童精神科爆滿的新聞。

更不提那些中學生跳樓自殺的慘劇了。

答案或許就出在這裡。

因爲這代人的童年,困在廁所裡。

小學的廁所社交,高中的廁所文化牆,背後都指向同一個困境。

有時候覺得,我們這些當大人的真的蠻奇怪。

平時要求孩子乖乖的,安安靜靜的,不吵不鬧的,越聽話越是好孩子。

等到小升初、初升高呢,又得讓孩子體育也拿高分,還生氣爲啥孩子跑個步、跳個繩都不過關。

平時要求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其他一切不用管,也不許分心。

等到走向社會,又抱怨孩子工作上不會來事,人生中不會戀愛,甚至明明好吃好喝供着,怎麼還抑鬱症了?

你說爲啥呢?

奔跑在草地上聽到的風聲,跟書裡文字描繪的風聲,能一樣嗎?

雙腳踩在河水裡的感覺,跟從動畫片裡看到的抓魚摸蝦,能是一回事嗎?

曠野裡生長的野草,和溫室裡開出的花朵,能一樣堅強一樣勇敢嗎?

要知道,快樂的童年不光治癒我們的一生,也在塑造我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