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爲何事隔86年 諾貝爾和平獎重新頒給記者

諾貝爾和平獎(示意圖/shutterstock)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是魏末晉初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在詠懷詩中的經典名句,主要慨嘆,再怎麼繁盛的光景亦會衰敗,即便權傾一時的顯達人家,亦有殿堂落魄的時刻,因此在新舊遞嬗的歲晚時分,更要好好擘劃來年,否則等一年又過去,又會像凝霜被覆的野草,難以重生。

其實,每逢年度更迭之際,原本衆聲雜遝的媒體,也總有個難得的默契,定會在茫然的世局裡,扮演先知,爲全球政經局勢,爬梳出來年的命理。在紛擾的各自表述裡,找出最大公約數、揪出黑天鵝,爲的就是能爲企業與投資人,指點迷津,甚至藉此趨吉避凶、化險爲夷。

然而,今年的共識,在一槌定音的過程中,並不糾結。幾乎所有媒體都認爲除了疫情外,詭譎的地緣政治將是2022最不變的「變」數。尤其繼中美冷戰後,站在價值光譜兩端的東西方陣營,隨着俄烏邊境的情勢趨緊,雙方的叫囂又新開了一個外卦,令人深怕,冷戰在一觸即發下,將變成熱戰。

各擁「民主」神主牌,中美互不相讓(小標)

事實上,中美也好、東西方也好,歧見、對峙之所以會越演越烈,說穿了即是雙方都認爲自己代表的是「普世的價值」,一旦發現自己闡揚的價值,並非普世所追尋時,就只好黨同伐異、捍衛自己,衝突就憑空出世了。

2021年12月10日,舉着民主價值旗幟的美國,有感於民主陣營勢力衰敗,特意選在世界人權力,邀及110個國家及地區舉辦第一屆民主高峰會,爲的就是要喚醒、重新熬煮自二次戰後主導全球半世紀的西方價值體系,甚至再度將之包裝爲普世的信仰,也藉此,能在逐漸擴大入侵的中俄勢力,阻起防波堤。

有趣的是,爲了讓與會國彼此頻率相通,因此這場峰會,誰能與會,竟都要經由拜登圈選。

其中,臺灣拿到門票,以及中俄被拒於門外,毫無懸念,但偏偏端視被選爲美國閨密的,一如巴西、菲律賓、尼日……等國,明明在國際自由度評比都飽受非議,卻能拿到入門票。更諷刺的是,就連美國自己都從2011年的94分,下降至2021年的83分。

因此,這讓沒拿到邀請卡的新加坡、土耳其、匈牙利……全都跳,也讓美國對民主定義的「自由心證」大受質疑。使得整場峰會,表層波瀾不驚,內裡卻洶涌起伏,按耐不住的中國,就在前一週起,就一連舉辦了多場的「中版」的民主峰會,且徹底覆蓋美版峰會的時間,以作爲發泄的端口。

更吸睛的是,中國發出《中國的民主》白皮書闡揚中式價值,甚至,先不論民主成效如何,這個以發展閱歷來看,還是民主幼幼班的國家,竟然以《美國民主情況》論述「美國民主的異化及三重弊害」,以蕩氣迴腸的語言,對美國峰會,上演拆臺大戲,堂而皇之直批成人班的美國。

事實上,「民主」這個詞,曾是最普世的語彙,但如今,舊夢依稀、往事迷離。許多民主國家,在數十年的光景中,飄來浮去。根據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統計,世界上民主國家從2005年的89個,減至到2020年82個,反而威權國家,由45變成54個。

一消一長之際,除了印證了民主國家盲點以及效能不如人外,更得拜社羣媒體扭曲化的發展之所賜,讓自由論述平臺,演變成有心及有力人士散播一言堂的利器,讓真實的聲音、合理的價值,慘遭演算法算計,變得虛擬而模糊。

正因爲如此,202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睽違86年後,繼頒給揭發納粹惡行的德國記者後,再度頒給律賓和俄羅斯記者,除了彰顯記者捍衛言論自由的價值外,更諷刺了倒退80多年的當今世道。

更令人憂心的是,由於普世價值的崩解,助長了地緣政治的對立,在強權國家以捍衛普世價值的口號,招搖過市,醜化敵人、騙取盟友,要抵禦外力,使得軍火商大行其利,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分析,2020年世界前100名軍火商的銷售總額,持續成長達5310億美元,竟超過比利時的GDP。

在本期的封面故事,遠見也預測了2022年的政經局勢,並以〈慢復甦時代〉爲最後的定調,之所以如此,除了因爲通膨、疫情的變因外,主要還是擔心地緣政治這隻黑天鵝會延緩全球的復甦,特別是,2022爲臺灣的選舉年,在政黨的操弄、撕裂下,價值更難以普世,變數就更大了。

其實兩極對立,絕非唯一選項,何以親美就不能和中,親中就不能友美?

坦白說,既是普世價值,其實就回歸普世即可,政客們過多的着墨,只是平添戰場罷了!

本文作者:李建興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427期》)

《遠見雜誌1月號427期》